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聋人大学生普遍心理特点
 
更新日期:2019-07-31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浏览次数:25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的缺失,长期信息量摄入的不足,打破了聋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使聋人的感觉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造成其建立在感觉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的缺失,长期信息量摄入的不足,打破了聋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使聋人的感觉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造成其建立在感觉系统之上的知觉、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状况与常人相较,聋人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观动作、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一个发展过程,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聋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形象思维强但抽象(逻辑)思维弱
在思维的基本形态表现中,聋生的形象思维倾向更为明显,他们擅长依据除声音以外
的形象材料产生直观感觉,从而对事物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如一些聋生仅仅通过看别人发音时嘴唇的动作就能判断其语义,即俗称读唇语。又如聋生普遍上对舞蹈、美术设计等感兴趣。
上世纪30年代,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核心观点认为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受制于语言。很多相关学科的人类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都在对假说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语言能力不直接影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障碍却会间接影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共识。如聋生对于枯燥的概念、定义等理论记忆、理解起来很吃力,即使课堂上能够死记硬背下来,也经常会发生“今天记,明天忘”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理论知识的积累。
2情绪调控能力差
信息加工的不完整性使得聋人在情绪管理中有别于正常人,处于青春期的聋人大学生更是表现出情绪化的特点,对情绪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分化倾向,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者愤怒、悲观[1],遇到问题极易“钻牛角尖”而走极端。
聋人大学生常常表现出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多疑的性格特点,在学习生活中也往往显得认识上更片面、情感上更冲动、行为上更莽撞。如聋人大学生经常仅仅根据视觉对健听学生的言行产生错误的判断,老是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针对自己,又如聋人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聋人学生在遇到情感挫折时容易采取极端措施,严重者还会有自杀、自残等行为。
3人际交往需求强烈但技能不足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法为分类教学带来了便利,但也造成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
的割裂,特殊教育学校基本上都是寄宿管理模式,每周仅有少量的时间能在老师的带领和管控下走出校门,从学前教育到中学阶段,聋生被长期隔离在特殊教育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内,他们缺乏与健听人群的交流,也无法对正常社会进行正确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聋人大学生身理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开放的大学校园中,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融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对将来的职业、就业问题有了主动的思考。同时由于青春期的到来,聋人大学生也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和接触异性,恋爱行为也较常见。
在人际交往中,聋人大学生一方面交往能力欠缺,耿直有余而技巧不足,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聋人大学生因为受制于与健听人群顺畅交流的语言障碍,往往更愿意局限于自己的“聋人小圈子”,更认可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在高校聋生管理工作中,聋人大学生听信曾经的聋人同学或社会上的聋人,造成逃课逃学的情况,甚至上当受骗或参与偷盗等违法行为的案例已是屡见不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聋人大学生普遍心理特点

下一篇: 聋人大学生普遍心理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