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更新日期:2019-07-31   来源:当代会计   浏览次数:2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自身实力。民营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面临风险的现

 
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自身实力。民营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面临风险的现实,使得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非常必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民营企业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转变民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建设取决于管理层是否愿意改善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和自身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民营企业家最重要的天赋就是机会与风险的感知能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重视和执行程度。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组织的运转更为有序,从而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这必将成为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内在需求。转变民营企业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理念,将内控制度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促进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促进企业的战略实施和长远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管理局面。
2.优化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
治理结构决定着民营企业到底能够走多远,这是企业的顶层设计。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和管理密不可分。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关键在于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的职责与义务,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重点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及授权批准加以控制,合理设置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从而既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又能使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民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多元化产权结构,摒弃专权思想。通过优化企业产权结构,让更多的股东参与进来,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的高度集权下的决策失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建立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从某种程度而言,内部控制是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为达成目标,有机协调内部各项活动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为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从性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的动力源于风险防范并构成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但内部控制并不等同于风险管理,它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或分散风险。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要和内外部环境发生各种关系,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因此风险管理也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在风险管理框架下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应当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有效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内部控制只有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真正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合理保证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才能为企业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这对企业的管理才是最有利的。
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约束机制,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民营企业必须不断增强监督意识,接受内外部监督,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地被执行,执行才会有效果。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和工作程序规范,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和隐患,减少和防止腐败。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通过经营业绩来约束经营者,可以使企业的监督方式变为经营者比较容易接受的考核形式。发挥民营企业内部监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应加强外部监督,通过外部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督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制管理水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下一篇: 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