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行为评估指的就是对与问题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前奏事件、行为、行为结果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干预措施和指导个体适当的积极行为。功能性行为评估所关注的核心不是问题行为本身,而是问题行为与个体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功能关系.通过对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后,可以发现引起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环境因素(包括背景事件、前期原因和最终后果)和特殊儿童内在因素(如技能水平、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原因,基于此评估上制定干预策略,最终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培养积极行为。
功能性行为评估需要获得每个特殊儿童的“可信而有效的信息”,包括他们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行为相关的各种因素。因此,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实施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资料收集法(Informant Methods)、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和功能分析法(Functional Analysis Manipulations)。
1、资料收集法
资料收集法,又称访谈法。主要通过研究对象的教师、家长的重要他人提供与行为问题相关的资料,访谈的重点是行为问题的历史和可能预测并维持行为问题的事件,具体内容包括:问题行为是什么?问题行为前正发生什么事情和情境或身体条件?了解问题行为发生时的特定情景,什么行为后果在维持问题行为?寻找适应替代的行为有什么?从先前无效、部分有效或短暂有效的行为支持策略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鉴于非结构式的访谈所收集的资料是有限,因此需要配合结构式问卷、等级评估表、心理量表等工具,使资料收集更加完整。国外最常使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功能评估访谈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Interview)、行为动机评价表(Motivation Assessment Scale)和行为功能问卷(Questions About Behavior Function)。
2、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观察深入了解不同情境下发生问题行为的情形,评估行为的前因后果。直接观察也需要做好相关行为问题的记录,主要使用行为散布图(scatter plot)和A-B-C(Antecedent Behavior Consequence)行为观察法结合而成的观察记录表。
行为散布图是记录问题发生的时间和次数的数据表,评估这观察并记录对象在一天中出现各种行为的频率,使用不同的标记注明高频率和低频率行为。收集数据若干天后,便可从 表格中获得问题行为出现的模式,即行为出现的时间按和与问题行为有关的具体活动。
A-B-C行为观察法则是给予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行为记录表,其中A是前提时间,即问题行为出现前发生了什么事;B时问题行为本身;C时行为结果,即问题行为出现后发生的事情。通过该表的数据分析,评估者能够对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为干预策略提供详细的数据指导。
3、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时功能性行为评估中最重要且最严谨的评估方法。它利用标准化的实验程序和设计,进行系统化的操作,现就问题行为的功能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有系统的操作可能会影响问题行为的变量(如任务的难度、任务长度、活动中提供的注意力水平等),接着再观察行为发生前后的变化,找出问题行为的功能。
功能性分析需要特定的实验情境,主要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感觉刺激与调整。最常使用的实验情景时引起注意、获得实物或者游戏、逃避独处、被忽视或不喜欢的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