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汉乐府中的江南地理范围,必须先了解汉代以前的江南所指,这既是从发生学上追溯江南的起源,也是为比较不同诗词中的江南地理范围差异提供参照。
“江南”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如《左传》昭公三年“既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昭公四年“复田江南,许男与焉”,宣公十二年“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这里的“江”指长江,因此,先秦的江南常常被理解为长江以南地区,其地理范围约为今天的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诚然,当时楚国的疆域极其广阔,东至大海,西达巴蜀,南到两广,北抵陕南,与两湖地区交叉重叠较多,如果据此将江南指称长江以南地区,看起来似乎并无不妥。清代学者高士奇也认为先秦时期“自荆州以南,皆楚所谓江南也。”
但是,由于此处的“梦”指楚国的云梦泽,其大致包括今天的洞庭湖、长江中游的荆湘地区,这里也是楚国的核心地区。云梦泽地区是跨越长江中游南北两岸的,楚国长江以南地区究竟延展到周边多大的区域,无法加以精准界定,所以,把当时江南地理范围概括为长江以南,显然脱离了《左传》中的楚国以荆湘以南地区为核心区的语境,而且,这个地理范围覆盖了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的所有江水以南地区。而《左传》中的江南,仅仅针对当时长江以南作为楚国中心区域的云梦泽,以及其周边地区而言的。换言之,最早作为自然地理概念出现的江南,指的是以云梦泽地区为中心的楚国长江以南地区。屈原在《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哀江南”,也指的是荆楚江湘地区。事实上,直到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势力的东扩,“江南”所指的地域范围才扩大到长江下游地区,这时的“江南”所指“进而用来泛称今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区域。”[陈国灿主编:《江南城镇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总论,第1页。]基于此,有人将江南的这一时期称为“洞庭湖中心期”、“长江中游核心时期”,就是为了凸显先秦的江南与楚国核心区的血脉纽带关联。
总之,先秦时期的江南地理范围,不应该解释为模糊宽泛的长江以南,而是以长江中游荆湘地区为核心区的江水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