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队伍问题
目前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主要存在这些问题。专职教师人数少,临时教师人数多。教师团队主要由志愿者,公派教师和当地教师组成。志愿者任期一般是一到两年,期限结束后,大多数人不在原来这个国家继续任教,而是选择回国,或选择其他国家继续任教。公派教师的任期大多数情况下是两年,通常情况下,他们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长远看,此发展态势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利于孔子学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汉语学习。针对这一现象,不妨做出如下改变:
第一,从教师自身讲,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公派教师,一定要有夯实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中华文化知识,同时强化自身对外汉语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的合格教师。第二,从孔子学院管理层面讲,建立一支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职常备军。一群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孔子学院的长远发展。第三,对于本土教师来说,他们熟悉当地的语言及文化知识,这是他们自身最大的优势,是其他类别的对外汉语教师所无法比拟的。由于他们是本土人,自然而然地,他们在推广汉语及中华文化时,与中国对外汉语教师相比,有着更大的便利,更小的阻力。对于他们的培养方式,可以是在孔院内部接受培训,也可以,遣送他们到中国接受培训,这种在中国的直接培训效果更为显着,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所得到的汉语言知识、中华文化更为系统化。但是,这种培养方式的花销成本较第一种方式而言也更高。但是有一个现象不能忽视,就是说,孔子学院培养这些学生的最初目的旨在建立本土化的教师队伍,但是,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些人在经过孔子学院专业的、系统的培养之后或者在被派遣到中国接受更为专业、更为系统的汉语言知识、中华文化知识、教学技能的培训之后,纷纷转行。孔子学院创建当地教师团队的最初计划无果而终。其原因是,在贫困落后的地方,教师的各个方面的待遇不好,他们既然已经比较娴熟的掌握了一种技能,他们完全可以靠这门技能吃饭,他们想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更高的人生追求,不想在这个穷困的地方一直呆下去。所以,他们有的去到了中资企业、有的去到了他们国家的外交部门做了一名翻译、有的干脆直接来到中国找工作,等等。正如孔子学院的主要负责人许琳女士讲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提高这些本土志愿者的薪资待遇,按照孔子学院任课老师的薪酬水平来给他们发放工资。以期望留住这些经过孔子学院培养的本土教师。
2.教材问题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不容小觑。教科书陈旧,乏味,质量低劣。值得提的一点是,教材普遍缺乏针对性。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推动孔子学院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做出如下改变:
第一、践行针对性的教材编写原则。运用比较分析理论,将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言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预测学习者可能出现的错误。同时将这些错误进行难度等级的排序,真正体现出针对性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进行文化之间的对比,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异同之处,以此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特质。第二,教科书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因素编写。我们知道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以及他们的起始水平是不同的。年龄不同、接触的汉语时间不同,这些都应该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时要考虑的因素。第三,采取中外合作模式编写教材。中方拥有系统的汉语基础知识,外方拥有本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将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者会感到非常有趣,从而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积极性,教材的本土化与国别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第四,不妨将教材的编写与市场化相结合,以市场的活力推动对外汉语教材的改革,推动教材的多样化。国内还是有不少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对外汉语教师编写的优质教材,对这一部分教材应该加大力度去推广、去使用。
3.经费问题
我们知道孔子学院的启动资金是由中方支付,后续资金由中外方共同出资。出资的比例是1:1,就如许琳女士说的,我们中方这边出一块钱,外方院校出一块钱。我们共同创办这个学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个学院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那它是如何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的呢?是的,绝大部分依靠政府投入经费。如“2008年,美国芝加哥市为当地孔子学院及其汉语教学提供了443万美元的资金(Yang);2010年,阿巴马州政府拨款800万美元给特洛伊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可以看出,在资金这方面,孔子学院更多的政府的投入。如德国的歌德学院,他们更多的是民间组织,他们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转,所以,他们不会受到猜忌,比如,有人会质疑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是不是暗藏着某种政治阴谋?中国的孔子学院现在最主要是汉办拨款,但是这样的单一的资金来源使孔子学院的生存能力薄弱,不利于自力更生、自主发展。根据各国语言和文化传播机构的经验,在语言文化传播的早期阶段,国家的财政拨款往往是不能缺失的。然而在语言文化传播进入正轨、确定了其优势地位之后,它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模式,与当地社会接洽,多模式经营,获得较高的自营收入,踏上市场产业化的经营之路。例如,英国语言文化协会和德国歌德学院,英国语言文化协会,2007年的财政总收入为5.6亿英镑。政府补助占总数的35%,委托项目占总数的20%。各种项目服务的自营职业收入比例为45%。德国的歌德学院,2007年总收入是1.8亿欧元,1.8亿的收益包括总部和各个海外分支机构的收入,其中德国政府的拨款为1.3亿欧元,占比为百分之七十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实现自营收入占比很高的一个目标,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也是我们孔子学院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4.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孔子学院无孔子?有人说,孔子学院打着孔子的旗号,却无孔子思想之实质。目前,国外大多数孔子学院都开展了一系列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如太极拳,中国菜,中国服饰,中国茶艺,中国书法,中国戏曲,中国针灸等。不可否认,这些精彩、绚丽、奇妙的文化体验活动博得了本土人的眼球,拉近了当地人同中国的心理距离,它吸引了大量的本土学生去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窥探中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但是,中华文化不仅仅有物质文化,还有精神文化,这两种文化中,刚刚提到的太极拳、中华美食、中华服饰、中华茶艺、中国书法、中国戏曲、中国针灸等,这些只是表层文化,只是物质文化,这种文化在传播方式上更容易使人接受,在传播效果上更为显而易见,在传播的难度等级上处于相对低级的层次,所以,相比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播,物质层面的文化传播更容易使人所接受。然而,精神层面的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内在文化最核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孔子学院肩负着推广中华文化的使命,是不可或缺的神圣民族事业。为了实现孔子学院的既有定位,发挥它预想的作用,不妨做出如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