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谱写新时代新篇章,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使命。向着这样的使命和目标迈进,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发挥和提升自己的‘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提高以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高为前提,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高以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归宿和目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提高是新闻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价值的体现。
新闻生产的目的在于新闻产品的传播,在传播中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新闻舆论传播力的因素有传播途径与方法、传播范围和产品质量。传播途径与方法决定传播速度。新媒体时代,网络具有无穷的渗透力,使新闻舆论的传播速度、范围极速扩大。新闻舆论传播力的提高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善用包括新媒体、自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新闻产品的质量被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所决定,同时新闻产品的质量决定着新闻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笔力决定新闻舆论的传播力。新闻产品可以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轻轻松松到达受众的面前,但受众是否愿意看、喜欢看,深入看,并受其影响就决定于产品的质量。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筒、都有镜头,消息的传播及时、快速、方便,但真正能形成新闻舆论并产生影响力的是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具有脚力、笔力的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基层,细心的观察与思考,精心制作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产品才会成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那种出自没有新闻功力之手的作品顶多是昙花一现。
新闻工作者的眼力、脑力影响新闻舆论的引导力。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引导力,责无旁贷。影响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效果主要有引导方向、引导方法。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决定引导方向,采编什么样的新闻,把握时度效的能力影响新闻的引导力的强弱。
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笔力决定新闻舆论的影响力。丁柏铨教授认为,“媒体对受众产生影响作用,离不开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媒体被广大受众主动接触,媒体被广大受众频繁使用,媒体被广大受众认可接受”。“媒体所叙述的事、所占有的理、所具备的情、所蕴含的美,作为重要元素,共同参与了影响力构成。”这里的理、情、美是否具有吸引力,取决于与受众的相关性。提高新闻舆论的影响力,一是要实现宣传报道全覆盖,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二是要切实树立人民观,写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语言,激发老百姓看新闻的兴趣。三是树立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观点。只有具有脚力、笔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服务人民,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新闻作品的需求,才能赢得人民,提高影响力。
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影响新闻舆论的公信力。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决定于受众对媒体及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信任度。影响人们对新闻媒体和媒体人的信任度主要有其品格和能力。首先是受众愿不愿意信任,这主要决定于新闻媒体、媒体人的品格。受众对新闻舆论的最低要求是真实,公正。满足这个要求,一是需要新闻传播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特别是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基本原则。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脚力,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二是需要爱党爱民。爱人者,人则爱之。新闻工作者眼睛向何处看、看什么是眼力的具体表现。只有关心人民、服务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和尊重、信任。其次,值不值得受众信任,这一点取决于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笔力。只有能够吸引人,感动人的优秀作品,才能赢得信任,提高公信力。没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没有过硬的笔力,无法生产出优秀的新闻产品,新闻的吸引力、魅力无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