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拟实验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算法和现象规律均可以通过MATLAB编程来展示。MATLAB语言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目前8个学时的课内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虚拟实验的设计和课堂演示即为小型的实践操作,能够将教科书上死板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公式,以图形、声音等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章节,不同窗函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也可以在虚拟实验窗口,先采录一段语音信号,再选择不同的窗函数,滤波后直接观察信号波形、幅频和相频特性的变化,将滤波后的语音信号重新播放。图形、声音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物理规律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得知识获得的内在同化顺应过程更加有效。
2、实践教学深入课程建设
目前国内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民办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不可能像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和企业的双元制[5][6]合作培养模式那样休戚与共,互利共赢。校企合作还需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剖析人才需求和课程建设的关系,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专业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选题上,结合企业的某些技术难点展开设计。
(1)将企业实际技术问题引入课堂。比如光纤水听器制造企业在对光纤充入填充物时,偶尔会带进气体,导致光纤填充不均匀。显微镜下的人工检测费时费力,若能够将显微镜拍摄的图像进行缺陷自动检测,就能完成智能化的生产监测过程。课题从实践中来,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的方法,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延伸。学生需要查资料、编程,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融会贯通,锻炼了能力,为将来的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入趣味性实践创新项目。除了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课题外,还引入趣味性强的实践创新项目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根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计划引入心电信号、脉搏的检测与处理、钢琴乐音识别技术研究、语音信号识别和数字耳机制作等实践创新项目供学生选择。这些实践创新项目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难度稍高于课本例题,但又在企业课题难度之下,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资料、拟定实施方案、动手编程、调试并撰写总结报告,不断推进项目研究进展,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