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和谐文化建设之实践路径新探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3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和谐文化建设之实践路径新探摘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和谐文化建设之实践路径新探


摘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是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深层次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当积极探索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和谐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 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因此,积极探索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意义重大。

一、和谐文化之内涵及特征

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源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培育理想的道德人格,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价值取向、制度体制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深层次体现,是人类创造性实践的最高结晶和升华。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在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end##

和谐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崇尚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包括三方面的文化形态:一是思想性文化。它包括和谐思想、和谐精神及和谐价值体系、价值取向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公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全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二是法规制度性文化。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将法律、规章制度、道德、风俗等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三是现实性文化。生活中存在许多社会现实性文化,也属于和谐文化的一部分。例如,绘画、建筑、雕塑等,这些文化产品,有很多是反映、宣传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反映出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与追求。[1]

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继承性、多样性等特征。从性质上说,和谐文化也属于先进文化,是先进文化中的一种类型。先进文化既包含和谐文化,也包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等。和谐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念。和谐文化,是具有进步性质的文化。先进文化包含和谐文化,但并不等于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以和谐思想为合理内核,这是和谐文化区别于其它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和谐文化的产生是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未来文明呼唤的共同结果。追求和谐、和睦、和平,是和谐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和谐文化中融合着现时代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其价值取向。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其时代性,提高自觉性,增添现时代的新内容、新特征。

和谐文化将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价值取向,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宗旨就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文化源于人民群众,又反过来服务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使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服务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2]

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应当立足现实,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建立起平等、团结、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同时,还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和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和谐文化是一种多样性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应当注意和谐文化与其他形态文化的相互影响,使民族与外来、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等各种文化在交流比较中相互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二、和谐文化建设之实践路径探索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建设和谐文化呢?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纽带,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和灵魂,具有引导性、整合性、包容性、适用性等特点,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挑战下,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使其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真正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的社会群体意识和精神支柱,成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的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广泛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家园,使其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和人民群众的心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次,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主题。提倡和谐与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受到人们推崇的思想精华,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既强调“和为贵”,也强调“和而不同”。 “和为贵”是为实现共生,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和而不同”是为实现互补,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实生物的辩证法、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孔孟的“仁义”、墨子的“兼爱”、老庄的“无为”,都是为了实现“和谐”。庄周更是提出了“天和”、“人和”、“心和”等观点。这种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为当前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借鉴和传承这些传统和谐思想,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和谐文化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和体现,倡导和谐精神,必然要求树立和谐理念。当前,应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形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思考和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各种矛盾,使祟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要用和谐精神引领不同阶层、民族和不同认识水平、生活方式的人们,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建设和谐文化应注意坚持以下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二是维护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三是建立利益调整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这就要求必须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争取形成能够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四是尊重群众的创造热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终要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因此,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愿望,肯定人民群众的创造成果,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4]

再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向前推进,和谐文化不是没有矛盾的文化。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极其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对这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协调、妥普解决,就会引起思想混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格外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用交流、疏导、说服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从而汇聚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就要做到使各种健康的思想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先进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有机统一。建设和谐文化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使之成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涵。同时又要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和文化建设的经验,另外还应该正确引导宗教文化,非主流文化等,实现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使一切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因素在中华文化中得到发扬光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就是要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应当在继承、借鉴中不断超越与创新,不断培育超越与创新意识,鼓励超越与创新精神,从而形成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生动局面。

最后,以人为本,使群众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索质,这就要求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正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谐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也是由人民群众共享的文化,广大人民群众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受益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需求,用先进的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增强人们的文化品位、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真正动力的主体观,并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全过程,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5]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在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的前提下,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塑造自强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和谐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要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深入研究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融为一体,才能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相应的条件,并显现自身价值。从根本上说,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国民的普遍认同,为此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扎实开展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应当指出,依靠全民的觉悟、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是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正确路径和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奚从清.关于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40。

[2]李欣.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3),99-101。

[3]谢孝荣.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9-122。

[4]陈丽,杜为.关于和谐文化共性与个性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9-91。

[5]张明华.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82-283。


Abstract:Constructs the harmonious culture is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content.The harmonious culture is realizes the social harmonious culture fountainhead and the energetic power, is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deep level manifests, i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culture important constituent.Therefore, must explore the harmoniou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positively the practice way.
Keywords:Harmoniou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Practice;Exploration

 

上一篇: 和谐文化建设之实践路径新探

下一篇: 和谐文化建设之实践路径新探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