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构建转型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东南文化   浏览次数:3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构建转型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摘要: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大都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合并升格组建的,都存在由原来的校园文

 

构建转型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摘要: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大都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合并升格组建的,都存在由原来的校园文化转型的问题。如何建设这些高职院校先进的、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项全新而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转型  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构想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基地,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职院校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大都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合并升格组建的,面临着由原来的校园文化转型的问题。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对成才起着重要的影响,并将成为支持院校发展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如何构建高标准、高品质的文明校园,创造更高水平的校园环境和文化,使其形成先进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项全新而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 转型期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构成了民族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积淀、定型、深化的过程。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积累、提炼。由中专或成人学校合并组建的新高职院校要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还需要一个探索和长期积累的过程。目前,新成立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明确、不合理。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和谐社会”、“创新型中国”、“中国创造”的大背景下,更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上来操作和实施,而只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简单片面的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工处和团委的事,只要在学生的课外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即可,导致高职教育脱离培养目标,出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缺失等问题。二是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新建高职园校普遍存在: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三是没有体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高职特色。盲目模仿和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使高职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克隆”或“微缩”。四是认为大学文化建设这类“锦上添花”的事是本科高校甚至重点院校才需考虑的事,高职院校只要做好招生、就业等此类 “雪中送炭”的事即可。##end##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2.1  高职校园文化要体现出“高”字。 高职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属高校(大学)文化,而不再是“中专文化”、“成教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位应该是大学文化,要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以人为本”, “文化育人”的功能。高职院校的文化活动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融合娱乐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的高雅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文化品位,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

2.2  高职校园文化要突出“职”字。  高职教育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经济建设应用人才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是职教文化。要围绕“高”字,突出“职”字,彰显素养。“职”字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学术性院校的文化标识,是高职院校的文化特性和灵魂。党中央提出,我国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因此,作为培养社会经济建设应用性人才的高职教育,一定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创新氛围和实践氛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3高职校园文化要反映“实”字。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要体现时代性、具备实用性和折射现实性。因此,高职教育要必须融入地方经济,与当地或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服务地方才有实效。要做到这一点,高职教育就必须要了解地方经济,熟知地方文化,切准地方脉搏,融入地方实际,夯实服务技能,提升文化素养。这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形成互动,学生大脑中有职业元素,活动中有实践的要素使整个校园文化打上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烙印,从而显影职业的特点,折射高职的特质。只有从思想和实践层面真正地融入地方社会,才能达到毕业生适应地方工作零距离。

2.4高职校园文化要强调“特”字。

现代工业处于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人奇我改”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不二定律。 高职院校只有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扬长避短,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永不言败。高职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要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观念是一切行动的先导,观念一变,天地宽。办学理念支配着办学的特色。办学的特色又能折射出学校的良好形象。学校形象又分为观念形象和识别形象。观念形象包括学校的社会声誉、社会地位、人才培养质量、领导水平、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识别形象包括学校的名称、校徽、校歌、建筑、校园环境等符号标志及学校独特的礼节、仪式、传统、习惯等。高职院校要通过不断的总结提炼,建设特色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强化凝聚力,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同时,通过文化在较大围内整合资源,建设以校园为基础的、超越本地的“文化校园”,并借此提高本校的竞争力、知晓度,为高职院校的兴旺发达奠定基础。

3. 对合并升格高职院校转型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想

现代工业社会的特点是大规模生产、分工和交换。这就要求它的参与者能够不受背景的限制,与所有的人在面对面的短暂接触当中用抽象的交流方式进行密切交流。它要求参与者在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甚至在自己的一生里,时刻准备从一种职业转换到另一种职业。交流与流动需要共同的文化,一种识字的、世俗的高层次文化。只有凭借共享的文化,人们才能顺利地交流和流动,离开共享的文化,人们根本无法进行交流和流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感知到文化的氛围,离开了文化,不能呼吸,不能保持自己的身份的完整性。高职院校要想创造自身文化,需要用各种机构和制度来整理、开发、储备这种文化,同时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实施、传播。对合并升格高职院校转型期校园文化建设,笔者有以下的想法:

3.1树立开门办学,经营学校理念

校园文化特色首先体现在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支配着办学的特色。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开门办学的理念。通过开门办学,把管理学校上升到经营学校的层次,在办学思想观念上打开一切思想束缚枷锁,通过合作办学、推进专家治校、民主治校等多种开放办学形式,学习一切先进办学经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积极融入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办学形式上引入企业经营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教育和智力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学结合,实现职业培养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扩大社会培训,把教育发展成产业,在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为学校办学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开门办学,经营学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构成。

3.1.1实施专家治校、民主治校,注重科学发展

由中专或成人学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组建的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校领导都是原中专或成人学校领导,缺乏高职办学经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实行专家治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聘请客座教授和专家顾问参与高职院校的管理,从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社会知名度。二是成立教授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主要由高职院校教授、副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和聘请的专家顾问组成。教授委员会作为学校决策的一个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智囊团”,在学校发展规划、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和决策咨询,使高职教育和校园文化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是广开民主渠道,实行民主治校。通过开设职教论坛、院长座谈、青年教师论坛,建立和开通院长信箱,办好职代会等多种形式建立一个民主治校的良好氛围。让本校师生和关注学校发展的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既能活跃学术氛围,又能加强沟通了解,增进友谊与团结,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为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职教论坛还可以邀请全国知名的教授、企业家、商界精英及成功人士开办讲座,开阔师生眼界,拓宽师生知识面,既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层次,又提升了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3.1.2加强交流与合作,实行“搭快车”发展

“借力” 发展是由合并成立的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一条“捷径”。 合并成立的高职院校,大都建校时间短,实践技能相对薄弱,高职教育思想淡化,最适合采取与国内外优秀职业院校的合作,借鉴和“移植”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实行借力“搭快车”发展。在与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合作时,一定要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双师型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内涵建设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合作,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从而达到借力发展的目的。

3.1.3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建立具有企业特点的校园文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基本原则,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要体现职教特色,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认同为高职院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目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缺少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当前独生子女多,且不少学生年龄小,阅历见识浅,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成为部分学生的行为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一是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或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等。通过多种措施真正实现企业与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既为学生解决了生产实习、工作安排的后顾之忧,又加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的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三是引入企业竞争激励机制。现代企业,无不讲求竞争激励。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人才。因此,学校也应建立充满良性竞争、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工作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文化,让师生在竞争激励文化的规范与约束下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由中专和成人学校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基本还沿用着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体制下,教职员工“吃大锅饭”现象严重,校园缺乏竞争激励文化,完全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四是大力倡导“校荣我荣,校衰我耻”、“学校发展我发展,我与学校共兴衰”、“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做一名光荣的高职院校的光荣教师,做一名光荣的高职院校的光荣的大学生”等具有企业团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的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五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教育和智力优势,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举办校办企业,成立以各学科专业对口的种类经济实体。通过校办企业和后勤服务社会化进一步营造市场和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市场脉搏,感受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同时通过校办企业增加学校收入,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六是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组织的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渠道,在学校内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如:学生值日周、餐厅服务岗位、校园(宿舍)卫生清洁岗位等等,通过有报酬的劳动,使学生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树立人生是一种投资的观念,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3.1.4加强与地方(区域)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联系沟通,积极融入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以服务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和地方(区域)各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联系、沟通、对接,主动了解掌握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生产建设情况、技术发展情况、人才需求情况、科研课题建设情况等相关信息,使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充分融入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主动的推进教育资源和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的为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2树立阳光心态、健康心理构建和谐校园

3.2.1要使教职员工树立阳光心态、健康心理

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同样也是教师生活、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目前,功利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充斥着各个高校,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而且部分地扭曲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终其一生只是在重复地培养一批批缺乏远见、知识面狭隘,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学生,长此以往,教师也会在缺乏思想内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迷失,成为功利化教育的牺牲品。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使其人生价值得以极大的认可和传承,真正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学生也会在接受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确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高职院校,更需要树立教师的阳光心态、健康心理。

   由中专和成人学校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普遍都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与市场经济完全脱节。同时合并升格新成立的高职院校都普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为了建设发展,这些高职院校都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调整。一部分不适应学校发展的教职工的利益可能减少了,一部分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的教职工利益可能增多了。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教职员工的心态必然发生变化,指责、抱怨,甚至诽谤污蔑、打击排挤都可能出现。因此,强调树立阳光心态和健康心态尤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好,校园内就可能歪风邪气盛行,邪气压倒正气,正气得不到弘扬,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树立阳光心态、健康心态,关键是要一切以学校发展为重,建立阳光政策、阳光制度,实行阳光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做到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宏扬正气,创造谋事创业的创业平台。做到上述要求,那些因为改革利益受到影响的教职员工就能逐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从而和其他教职工一道,全力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3.2.2要使学生树立阳光心态、健康心理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称其为校园文化。故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学生应成为这项工程的主体,人格健全的校园文化首先需要引起全体学生足够的重视。高校应始终秉承“育人为本”的教育传统,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与集体意识,并使他们逐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参与学校的组织活动,充实自身精神生活,升华自我道德境界。其实,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工程中,学生同时又是一个客体,受到了文化建设的影响和熏陶,从而为他们更好地参与高品质、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都是高考后第三、第四批次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普遍处于低下水平,老师、家长以及亲朋好友的指责、打骂,使一部分学生都长期处在失败阴影的笼罩下,在情感上得不到温暖。加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使这些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一方面是情感的缺失。因此,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心理都是有阴影的,是不健康的。自卑、自私自利、情感封闭、性格怪异在高职学生身上是很常见的现象。让这些学生树立阳光心态、健康心态,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以及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都应围绕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来展开。评价体系和标准一改变,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学校和老师要注重把学生的优点放大,同时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使学生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从而走出失败的阴影,树立阳光心态、健康心态。二是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机制。大力开展学生值日周、学生社团、勤工俭学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管理、服务中去,树立自主、自立、大学生创业的自强意识,在参与中提高认识,达到知行合一。三是加强辨证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辨证分析问题、科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调整、调节能力。四是加强学生社团、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读报栏、宣传栏、电子阅览室、校刊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开放网络阅览、图书阅览,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建设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协作、了解,增进团结和友谊,从而敞开心扉,消除自卑自闭、自私自利、性格怪异等不良心理。

3.2.3        要使师生献计献策,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人文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构成了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核。调动和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投身教育,不断优化师德和教风。尊重师生人员、重视沟通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及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和谐校园制度文化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是制度文化的基础,也是建设制度文化的着眼点。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体系,体现着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率。涵蕴“人文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的文化能让人们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因而校方要净化校园的自然环境、景观环境,用高品位的自然景观为师生提供惬意的生活环境。高雅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愉悦,性情的熏陶,同时也提高其人文品质。因此,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应广泛征求师生的建议,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遵循“有效的人力资源是现代组织成功的最要因素” 这一黄金法则,开展适合全体师生文明向上、健康活泼的互动活动,广开校园文化交流的新渠道。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能形成融洽的氛围,密切师生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其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中专或成人学校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转型期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仍然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提出的观点不尽正确和全面,热切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与指正,共同致力于高职院校转型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发展中。


参考文献:杭建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2005年发表

Transi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bstract: The newly established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dult schools merged to form the upgrading, not deep cultural,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till in transition from the campus culture. How to build these high-art institution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mpus culture is a new and urgent need to stud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a of building

 

上一篇: 构建转型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下一篇: 构建转型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