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佐米亚”缘起
 
更新日期:2019-08-07   来源:世界民族   浏览次数:31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探讨一个人类文化事项,首先得给予它一个概念加以指涉,并加以探讨,而这样的概念往往采借自某些地方性的人类群体,然后将这种地方性知识推而广之,从

 
探讨一个人类文化事项,首先得给予它一个概念加以指涉,并加以探讨,而这样的概念往往采借自某些地方性的人类群体,然后将这种地方性知识推而广之,从而逐渐被相关的学科领域广泛地使用。“宙米亚”(Zomia)最初就是这么一个用来考察与分析一个特定人类群体生存空间的概念。这个概念源于一个十分地方化的区域,它位于印度、孟加拉与缅甸三国交界的讲钦-米佐--库基(Chin-Mizo-Kuki)语群的米佐语(Mizo)。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荷兰历史学家威廉姆·范·申德尔于2002年在“环境与规划D:社会与空间”第20卷里提出来的。以东南亚为例,人们可以从三种主要方式来理解一个学术区域:作为一个地方的区域、作为一个知识生产点的区域以及作为一个跨国学术研究群体职业的区域(a career machine)。无论把东南看做一个社会空间还是把它看做是一个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这个区域的地理界限仍然存在极大的争议:这里的各个文明体、各种语言,还有各种宗教信仰并不相互重合,也不与当代绝大部分东南亚研究者所借用来探索知识的空间界限相重合。 另一种思考一个区域的方式类似于文化区的研究,就是把它当做一个象征性的空间(symbolic space),亦即,当作一个理论性知识生产的场域而不只是作为一种专门的知识。
威廉姆·范·申德尔引用格里戈里(Gregory,1994)的论述认为,建构人类活动发生于其中的空间一直充满了争议,关于这类社会空间、地理认知(geographic knowing)的知识生产也同样充满争议;区域研究建构领域的空间隐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对这些社会空间的视角化一定得仔细考虑。申德尔继续论述道,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区域划分不但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地图制图人员----那些地图册常常冠名为“东南亚地图”、“南亚地图”。那些明显形象化的地图不仅呈现了区域性腹地地区也呈现了边缘地区,但世界上的有些地方总是被从地图上删掉了,消失在两页图版上,或显示得像昆虫一样很不显眼。这样,制图的方便性强化了等级性的空间意识,突出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某些地区却把其它地区置于阴影区。印度、孟加拉、缅甸交界地区,缅北地区、中国云南、西藏与缅、印交界地区就是这样的区域,这些地区往往被分割在以不同视角划分的区域研究之中:南亚、西亚、中亚、东南亚、东亚等。它们连接各个区域核心却常常又被边缘化于各个区域中心的边缘地区。一个地点有时可能被撕裂而分属于不同的区域研究领域。正是区域研究的结构导致了一些地区和某类知识的边缘化现象。显然,区域的研究的局限性限制了人们将人类生存的空间视为一个连续性的空间,相反,它把本来连续的空间按照某种学术需要或规范进行了条块化的分割,形成了所谓的“区域研究”。
鉴于此,在探讨了区域研究的特点和标准之后,威廉姆·范·申德尔提出了一个指涉这个跨越以往区域研究边界的跨区域概念,并“把这个跨越当前四个学术区域标准的地区命名为‘佐米亚’(Zomia)”。“米佐”(Mizo)又可写作“Zomi”,“Zo”为山地或遥远的地方之意,“Mi”为人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山民”或“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这个概念源自生活与印缅边境山地的钦人所使用的语言“钦--米佐--库基”语群,语言学家将这个语群划归藏缅语族的语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佐米亚”缘起

下一篇: “佐米亚”缘起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