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佐米亚”的变化
 
更新日期:2019-08-07   来源:世界民族   浏览次数:32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佐米亚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这个概念在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词,也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它所指涉的范围

 
“佐米亚”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这个概念在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词,也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它所指涉的范围也随着学界对这个概念探讨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着变化;其所指涉范围的变化同时也是“佐米亚”这个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一时期欧洲地理学界、政治学界越来越把学术研究的焦点转移到所谓处于人类文明边缘的地带,来反思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各种中心主义,尤其是以萨义德为主的东方主义拉开了批判西方以欧洲文明为中心来任意划分人类社会文化区域的做法,掀起了对传统传统区域研究的反思思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人类学为主的一些学科尤其关注地方知识的主体性,提倡从本地人的视野来认识所涉及的人类群体及其社会文化。虽然此前就已经出现了亚洲高地(Huate-Asie,High Asia)一类描述高地社会的概念,但高地社会的社会文化特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概括与描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驻尼泊尔的名叫国际山地整体发展中心的组织提出将“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Hindu Kushi-Himalayan Region)作为一个区域来看待,当时使用这么一张地图,其目的更多的是处于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不是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学术讨论,但它作为“佐米亚”的前身而引起我们的兴趣。受此启发,接着就出现了诸如荷兰学者威廉姆·范·申德尔的“佐米亚”一类超越地域的概念。
“佐米亚”作为一个极具地方性特征的概念,源自位于印度东北部、孟加拉东部与缅甸西北部三国交界的山地社会的民族语群:钦-米佐--库基(Chin-Mizo-Kuki)语群。这是一个只限于钦人山区(Chin Hills)本地区使用的十分地方化的概念,除了钦人山区,没有其他族群的人使用这个概念。它被当地人用来专门作为指称那个山地区域以及生活在那个区域的山地人的名称。这个概念本来并不具备用来指称更大规模地域范围的能指性,但它的含义:山民、山地社会,使它具有了一定的人类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空间指向性,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引申意义:山地、山地社会、山民、高地、高地社会等。威廉姆·范·申德尔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孟加拉东部吉达山区(Chittagong Hill Tract)。他在钦人山区做调查的时候,注意到“佐米亚”这个词特殊而普遍的含义,就用它来指称更大规模范围的人类活动空间。在申德尔看来,传统的区域研究把本来属于一个地区的区域划分在四个不同的区域: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他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同时属于四个区域又不属于单一区域的地理空间。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地区,姑且称之为“佐米亚”,山地社会。 存在于这个区域的‘共同的理念、相互联系的生活方式与持久的文化纽带具有多面性。包括语言的系属关系(比如,都是藏缅语族语言),宗教的相似性(除了佛教和基督教等普世宗教外,都是地方社区信仰体系),相似的文化特征(比如,亲属制度、族群分散聚居区),古老的贸易网络,还有相似的生态条件(比如,都是山地农业)。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看,正适合放在传统区域研究的范畴里。过去,“佐米亚”是一些诸如南诏、吐蕃、阿萨姆阿侯姆(Ahom)等小国形成的中心,而现在这个区域的政治特征就是作为低地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国家的边缘地带。虽然不具备一个令人满意的大陆或次大陆的形态,但是“佐米亚”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一个研究的对象,一个世界的区域。显然,威廉姆·范·申德尔在用一个具有地方特征的概念构建“佐米亚”区域的时候,他的建构活动依然局限于传统区域研究的思维范式,仍然在为了建构一个研究对象而寻找划分某个区域的共同标准。在他看来,虽然有埃德蒙·利奇、F.K.莱曼、克里斯多夫·富尔-海门德夫等把这个区域的亲属制度、政治结构、族群认同和生态系统等都进行了理论建构,但都没有建立起一个“佐米亚”的视角;不过他们的研究与和安第斯高地研究相比较,足以形成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的基础。他提出:既然海洋能激发学者们形成布罗代尔式的世界区域理论,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区域就不能形成相似的区域理论呢? 申德尔是在为构建一个类似基于海洋的布罗代尔式的世界区域而努力,而且他觉得山地社会是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研究对象的,这一点,从他对“佐米亚”的思考可以看得出来,他认为“‘佐米亚’并不是一个区域”,言下之意,他是在建构一个超区域的区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佐米亚”的变化

下一篇: “佐米亚”的变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