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文化资本形态与电影产业
 
更新日期:2019-08-07   来源:中国电影市场   浏览次数:2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首先提出文化资本理论,他将文化资本归为社会学问题,并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下文将结合电影产业进行阐释。一、身体化

 
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首先提出文化资本理论,他将文化资本归为社会学问题,并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下文将结合电影产业进行阐释。
一、身体化形态,即自身所具有的修养,思想,技能,是人们通过时间消费过程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财力进行学习与积累后的结果,是后天在一定的场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生产物、价值观、思想、制度、组织、规则的人员组合而成的多元复合体。]环境下形成的,且持久的内存于人们的精神层面,需要当事人亲力亲为才能获得。获得此类文化资本后可以将其投入劳作来换取物质层面的回报,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可以进行转换。在电影产业领域,文化资本的“身体化形态”可以看做是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的电影作品创制人员之所以能够胜任此类工作的内在修养与技能。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曾提,自己在华谊创立初期,曾受到过企业经营方面的启蒙老师的帮助,“我记得当时给我进行的上市扫盲课……比如公司的结构建设,公司为什么要融资,为什么要吸收战略投资人等。”另外,欣赏电影的受众即文化资本群也需要拥有一定的文化资本积累,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本,才能够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在观众欣赏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片中文化资本的影响,并因个人文化资本积累水平的不同而对影片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影片进行点评,影片文化内涵在欣赏与评价过程中进行着传递和再生。
二、客观形态,即对具有经济价值的书籍、绘画、古董等含有文化意义的人工制品的占有。看似属于经济领域,实际也包含文化资本的投入,它需要拥有者在选择藏品或者自行制作时要有一定的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做知识支撑,否则将不会产生对具有高文化资本的客观文化载体的占有行为。在电影产业领域,文化资本的客观形态无疑就是指具体的电影作品,“影片是电影产业得以兴盛的根本要务,它将文化资本客体化” 。而电影作品作为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它的所有者基本是指它的制作者,即导演、编剧、制片人等,观众只能作为该影片的欣赏者而无法拥有该电影。影片所有者可以通过票房收入来获取经济收益,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发生了转换。
三、制度形态,即通过一定的金钱与时间的投入而接受的教育过程最终物化结果的体现,是教育资质的形式制度化,主要表现为学位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它将个体的身体化形态转化为被社会集体制度所认可的文化凭证。票房数据是观众对于该影片或导演口碑与实力的认定,代表着市场影响力,是电影作品“制度形态”的重要展现形式。除此之外,专业电影奖项则是更为直接的“文化资本凭证”。我国电影界的奖项设置与交流活动主要包括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珠海电影节。其中百花奖是观众奖,各项奖均以得票最多者当选。金鸡奖评又被称为“专家奖”,是中国内地电影界最权威和最专业的电影奖。华表奖是政府奖,每年由国家广电总局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这三个奖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三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大奖,分别代表我国最高观众认可、最高艺术水准、最高荣誉的三大电影奖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化资本形态与电影产业

下一篇: 文化资本形态与电影产业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