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当前教师的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19-08-08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28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当前,教师的思维方式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诸多不良倾向,这些不良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的主观化思维本来是教师主观意识的范畴,但有些

 
当前,教师的思维方式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诸多不良倾向,这些不良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主观化
思维本来是教师主观意识的范畴,但有些教师的思维过于主观化,思考问题过多地相信和依靠自己的主观想象和主观判断,不调查,不了解,不倾听,不分析,自我中心,喜欢想当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把教育活动和教育结果想象得比较理想化,认为教育活动会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运行,能取得自己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一旦不如意就会大失所望,灰心丧气。
2.思维的单一性
教育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的活动,很多教育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引起的,也需要多方面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加以解决。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局限于升学、考试分数等狭隘的空间、其思维走向是单一的、直线型的。[3]在思考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很多教师很少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假设多种可能性,只从某一个维度和方向思考问题,只做单项归因,进行简单因果联结,而且无论对谁都如此。如某学生成绩下降,很多教师在归因时认为肯定是由于不勤奋不刻苦造成的。这种归因的简单化造成了思考问题的简单化、程式化。有些教师注重求同思维,轻视求异思维,注重确定性,轻视随机性;注重必然性,轻视偶然性;注重简单性,轻视复杂性。长期单一的思维方式,会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势,以程式化、固定化、僵化的思维观察和分析事物,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同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3.思维的封闭性
有些教师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安于现状,不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发展,只愿意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不愿意做有难度有挑战的工作,愿意驾轻就熟,不愿意创新。这导致很多教师在思维时往往将思维对象置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中观察和分析,而且用恒定不变的评价标准和固定模式来分析与解决遇到的问题,习惯于运用现成的公式来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然而实际上,教育中很多问题的答案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只是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而很多教师对标准答案情有独钟。这就导致在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过程与结果、目的与手段、形式与内容等关系时出现了机械化和绝对化的现象,[4]表现为重实体轻关系,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重共性轻个性,重教师指导轻学生建构,对学生要求过于强调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一种封闭、机械、静态的思维倾向。
4.思维的片面性
有些教师在思考问题时比较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拘泥于表面现象,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根源,有的教师思考问题泛道德化,把心理问题也当作道德问题来处理。有些教师秉持“态度决定论”,把态度放在第一位加以看待,同时忽视其他因素对学生和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不能认识到事物的主要矛盾,主次不分,不会抓主要矛盾。这都会造成思维的狭隘、僵化和滞后。
5.思维的功利性
有的教师没有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成果满足于“拿来就用”,对于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不去探寻问题出现的根源,只想获取解决方案,急于求成,试图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养成了思维惰性,这样采取的教育行为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有的教师的思维是一种短视思维,只看到现在的情况,不去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造成了教师教育行为的短期化、表面化。
以上罗列,虽不能穷尽教师不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所有表现,但大致勾画了其主要方面,不科学的思维方式,造成了教师思维方式的异化,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压抑了教师创造能力的发展,窒息了教师的生命发展,制约着教育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转变和改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当前教师的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当前教师的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