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建议
 
更新日期:2019-08-09   来源:农业经济   浏览次数:28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坚持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经济1.品质绿色创新使用化肥农药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调整氮

 
(一)坚持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经济
1.品质绿色创新使用化肥农药
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施用比例,大力推行创新型施肥技术。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能仅仅满足于农产品数量的提高,还应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要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严格化肥农药监管。在重要水源保护区和流域制定和实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严格规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种类和方法,切实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各方面的有效管理与监督。
2.科学高效运用农业生产技术
加大对基础设施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利用新兴技术提升农业设施与装备的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优化设施农业能源消耗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因地制宜打造优势与特色设施农业主产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生产模式,推动设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应对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等挑战。
3.多元发展实施农业产业类型
激发各种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普通农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活力,建立农业产业创新支柱,推动农业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是稳定增长的现实途径,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发展新引擎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将农业发展更好地导入产出高效、产品开发、资源节约、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1.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生态平衡补偿等政策措施,加强农业耕地管理和控制等,严格控制开垦荒地、入侵草原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发展方向和强度。落实生产和种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农业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污染企业的查处力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探索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上市保护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健全制度并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农村防治工作,给予表彰奖励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无效工作,并依法追究责任。
2.增强生态污染危害宣传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加强污染危害和成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生态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善过度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3.健全治理工作考核保障制度
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市、区、县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农村污染防治方案,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治理协同联动机制。把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绩效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三)构建农业经济生态协调机制
1.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符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以资源节约为核心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的重要支撑。
2.建立农业生态处理示范机制
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基础、以农民为参与的利用模式。扩大资源化利用,建设具有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利用示范点或农业示范企业,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农业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建立农业设施专项治理机制
制定政策,如信贷支持、土地利用和税收优惠等,以支持废塑料薄膜回收加工企业的发展。采取政府补贴和行业激励措施,动员回收企业在农村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聚酯可生物降解地膜。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机制,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做好废物分类。结合专项治理行动,抓好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打造示范模式,发挥示范效应,努力尽快实现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建议

下一篇: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