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食品添加剂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更新日期:2019-08-09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2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上课缺少创新,教学方法陈旧食品添加剂主要讲述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性状、作用原理、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及剂量、以及应用现状、应用前景等知识

 
1 上课缺少创新,教学方法陈旧
食品添加剂主要讲述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性状、作用原理、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及剂量、以及应用现状、应用前景等知识,这些内容相对比较单调枯燥,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或是一些教师固步自封,长期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罗列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主要按照教师的节奏,一步一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2 理论与实践脱节
课程教学知识落后于生产,缺乏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例如当讲到食品护色剂时,教师会讲到护色剂的定义、种类、性质、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及使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学生只获得了抽象的概念,缺少感官认知,不能学以致用。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一种加工食品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存在很多交叉使用的情况,而传统的教法使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形成了平行关系,不利于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和使用,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例如,在火腿肠中一般含有卡拉胶、食盐、聚磷酸盐、亚硝酸钠、味精、香辛料、异VC钠等多种食品添加剂,而这些食品添加剂在传统授课过程中都是按照食品增稠剂、食品调味剂、食品保水剂、护色剂、食品香料与香精、抗氧化剂等顺序分开来讲,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零散,和实际脱节,容易遗忘。
3 考核方式落后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等部分组成。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整体考核,无法达到培养型应用创新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
3 改革措施
1 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大纲的要求,按照每章的要点,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中引入[4]。案例的选择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既要考虑到课程教学目标,还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例如,授课过程中讲到增稠剂的时候,单刀直入的讲解,会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在讲授增稠剂知识之前,拿出一个果冻,或是一张果冻的图片,提出一些问题:①同学们爱吃果冻吗?果冻是怎么做出来的?②它是怎么形成胶冻状态的?③还有哪些食品和果冻一样加入了食品增稠剂?④除了增稠剂,果冻中还可能有哪些食品添加剂?果冻是学生们爱吃的食品,和学生的日常饮食紧密相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 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
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先上理论课,然后再上实验课。为了增强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感官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探索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凝固剂的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做个豆花或豆腐的小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凝固剂的作用,然后再因势利导,穿插讲授有关凝固剂的知识,原来需要教师搜肠刮肚讲解的凝固剂的知识,现在直接拿来使用做成常吃的豆花或豆腐,既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 丰富教学内容
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结合一些食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现象、新事件等讲授理论知识,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这门课程的热爱。例如,2012年,央视记者爆料出“皮鞋酸奶果冻”的新闻,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素材加入到教学环节中。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看视频,查资料,了解“皮鞋酸奶果冻”和日常生活中的果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取代学生枯燥的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4 角色转换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者,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到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中,经常是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似听非听、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可以尝试角色转换教学,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从课堂的权威者转变成课堂智慧的引路人、创造者,例如在讲授食品防腐剂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一场小小的辩论赛,以“食品加工中是否使用防腐剂”为辩题,安排学生课下查资料,做准备,辩论过程中,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因势利导,不仅督促学生进行了课前复习,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5-6]。
2 采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
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是以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为主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章节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形式,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自学有困难的章节,可以采用大班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对于一些内容相对浅显或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可以采用小班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课下要求学生查资料,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课上分成小组,可以采用自由讨论的形式,讨论时由相关同学针对文本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发言和阐释,然后由其余同学进行提问、点评,甚至提出相反意见。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并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及课堂表现统计为平时成绩。通过小班讨论形式的授课形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是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 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手机、网络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如何让手机真正的只成为一个工具为学生服务,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推出的教育学习软件,它采用智能化教学方式,支持实现课堂推送、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等学习方式,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覆盖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
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软件,建立课程和班级,将二维码分享给班级学生,学生扫码即可进入。课前教师可以将课件及相关资料发布至班级,学生收到手机推送后,可以及时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手机端直接查看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开启雨课堂授课后,学生通过扫码或课堂暗号即可进入课堂,课上老师可以发送习题或试卷,教师可实时查看答题情况,可以让老师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更利于进行针对性讲解。而且雨课堂在课堂答题上还能通过弹幕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雨课堂还可以查看之前做过的题目,有课件的专属空间,便于学生的复习。
采用这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方便学生的学习,并能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食品添加剂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下一篇: 食品添加剂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