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情况分析
 
更新日期:2019-08-09   来源: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浏览次数:3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历程(1)开创探索阶段(1993-1998年)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创办社会体育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创办了社会体育专

 
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历程
(1)开创探索阶段(1993-1998年)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创办社会体育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创办了社会体育专业(专科),次年升格为本科。之后其他一些体育院系也相继开始筹办该专业。1997年原国家教委对开设社会体育专业进行了科学论证,1998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专业正式列为本科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五个体育本科专业之一,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7年)社会体育专业被正式列为本科专业后迎来了它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一是布点范围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数量上由1999年的20余所,增加到2007年的188所;类型上由单一的体育类院校逐步扩展到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一些理工类、财经类、医学类、农业类院校也开设了该专业。二是社会体育专业系列教材开始大量出现,加强了该专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三是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逐步清晰,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3)质量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扩招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益显现,教育部开始狠抓“质量工程”,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体卫艺司于2008年1月出台了《全国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对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2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定位
(1)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健身指导、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培养目标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2)课程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学校围绕该专业所设立的课程与安排,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合理的课程设置应注重课程的内容与数量、开设的先后顺序以及各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后能获得该专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促进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情况分析

下一篇: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情况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