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从情节模式角度看黑色童话解构经典的叙事策略
 
更新日期:2019-08-14   来源:小说评论   浏览次数:26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情节的续写有的黑色童话则是以原版童话结局作为自己解构的切入点,敷衍成情节丰满的故事,可以视为情节的续写。理所应当的幸福到来之际并不意味

 
  (一)情节的续写
有的黑色童话则是以原版童话结局作为自己解构的切入点,敷衍成情节丰满的故事,可以视为情节的续写。理所应当的幸福到来之际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在后续发展中幸福一点点流失直至完全被瓦解,走向又一个悲剧。
例如《美女与野兽》故事里,诅咒令俊美的王子变成了凶恶的野兽,最终野兽变回了王子,与贝尔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在黑色童话《美女与野兽》中,故事并没有这样轻易结束。“然而,玫瑰花,还是没有凋谢.......”开启了故事新的篇章。当初的野兽或许是因为学会了爱而重新拥有王子的俊美与尊崇。但是爱情,却是需要用一生来经营的,王子抵御不了更多美女的诱惑,与贝尔的爱情半途而废,王子唾弃厌恶甚至抛弃虐待贝尔,美丽皮囊下的兽性展露无遗。在故事的结局,王子的外皮被贝尔的儿子撕开后,里面竟出现一具野兽的身体。王宫里的一切也随之回到最初的荒凉冷凄。
(二)情节的压缩、扩充
有的黑色童话则大幅度压缩情节,省去了看似不可缺少的人物、意象、道具等,只俭省地留下了两三个主人公。“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情节。故事和情节都是对事件的叙述,但区别在于故事侧重于事件的过程本身,而情节则着重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压缩情节在某种意义上排除芜杂的各类因果关系,凸显故事的本来面目、回归故事的本真意义,从而更精准地为主题服务。例如卡特的《雪孩》(《白雪公主》的改编)极度简洁化,不过一页纸那么长,寥寥数百字,规避了所有流行化的、被假设为构成《白雪公主》情节的所有不可或缺的元素:镜子,苹果,王子等。
相反地,有的黑色童话则大幅度扩充情节。一种做法是增加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着眼于事件的前世今生乃至未来走向,使得较之于原版童话更丰满,视角更广阔,造成包罗万象的格局。比如卡特的《与狼为伴》(《小红帽》的改编)篇幅较长,风格上也更华丽。文本是以关于狼的一篇艺术气息浓郁,又十分风趣的论文开篇,这种描述延续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写了狼自古以来给人们生存带来的威胁、辨识狼人的方法以及狼人的由来:因新郎移情别恋而愤恨的女巫把婚宴的所有宾主变成了狼。然后,血红帽的剧情才真正开始,并从中加入了新的情节:小红帽与伪装成猎人的狼人同行,在一路上的交谈中情窦初开,爱上猎人。为了与让猎人赢得赌注----可以吻一下小红帽,小红帽故意走得慢导致外婆被狼人欺骗。另外卡特喜欢叙述的衍生发展,比如加入了林中的岔路,红鲱鱼等等的环境描写。
另一种做法则是通过设置奇特、突兀、反常的意外情节,意外情节的出现打破了普罗普所说的“平衡--平衡被打破--失衡--寻找/努力--重新建立平衡”的故事叙述模式。重新建立的平衡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建立。出乎主人公乃至读者意料的意外使得文本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渐渐地偏离了原文逻辑。由此黑色童话将我们耳熟能详的版本拉长并彻底扭转了结局直至面目全非,打破了读者根深蒂固的心理预期。
例如在我们熟知的童话中,被诅咒等待女性救援的王子处于被拯救地位,因此很轻易就爱上了美女,一旦被拯救似乎就注定了幸福而美好的结局。然而在黑色童话《青蛙王子》中,青蛙由于公主的吻顺利变成了王子,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意外情节出现了:诅咒不是靠公主一人就可以解开的,王子也需要通过考验。吻了王子的公主却变成了丑陋的蛤蟆,只要王子回吻公主便可以得到美满的结局。然而懦弱而自私的王子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却一脚踢开并失手踩死了丑陋的蛤蟆。最后便是以悲剧结尾----王子从此挣扎在内心的谴责中一蹶不振,在悔恨与痛苦中度过了一生。同样的,黑色童话《灰姑娘》中,灰姑娘成功穿上了水晶鞋,跟着大臣来到了皇宫,故事本该就此以幸福结尾。但是意外情节出现了,故事的转机在于王子的不尽如人意,王子因思念成疾而不幸去世,于是故事继续发展,以灰姑娘成为了王子的殉葬品,完成了与王子的冥婚的结局告终。又如黑色童话《豌豆公主》中,最后公主经过了豌豆的考验证明了自己的身份,本该以王子公主幸福结局收束全文,但是人物行动元的行为动机发生了转变,考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真正鲜美娇嫩的食物,那么爱与被爱的关系演变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故事就此被扩充并被完全颠覆。
(三)非线性式的情节安排
有的黑色童话情节安排则是错乱的,非线性式发展,其中的人物、话语、事件都是逻辑错位的,作者没有按符合我们认知的逻辑发展顺序有序排布,而是以碎片化的形式拼贴重组,构成了向四面八方延伸的网状结构。各种无来由的叙事碎片杂乱在一起,导致读者在审视的过程中,必须以经验式的想象填补空白。
最典型的莫过于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它的组合安排显得非常怪异,因此各种态度、情绪、观点杂合在一起。”其中,人物的出场常常是瞬间切入的,突然闯进读者的视野,离场也是突然的。他们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荒唐的滔滔不绝的讲述,他们之间由一开始的争论点渐渐发散开去直至离题万里。所有的人都顾着自己的言说,在不断地偏离中,线性叙述总是被无来由地打断拆解,叙事方向永远不知道明确地指向何方。“合乎常规的清晰的叙述被瓦解,故意打断故事的延续性,颠倒主次,强调无关紧要的或相关甚微的细枝末节,用滑稽怪诞的小段描述精心拼组”,这些小段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互相矛盾又含义不清的嘈杂语言,将读者闹得晕头转向。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从情节模式角度看黑色童话解构经典的叙事策略

下一篇: 从情节模式角度看黑色童话解构经典的叙事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