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供需结构
 
更新日期:2019-08-20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8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养老服务市场人才需求2014年6月10日,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

 
(一)养老服务市场人才需求
2014年6月10日,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7/170939.html,2014-6-10.]],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快在高职及本科院校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护理、营养、心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应用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人才。 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规划提出推进涉老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经营管理、康复辅具配置等人才。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通知要求加强现代服务业和社会管理服务人才培养,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健康、涉老等11个领域的新型专业人才。
2015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养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一是养老护理员队伍问题重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二是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三是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医疗、护理、心理、营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依据民政部《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等级评定等地方规范标准,综合各地养老服务人员配比的标准来看,养老机构每100人须配备1名社工;养老护理员与自理老人比例为1:8-10;养老护理员与半失能老人比例为1:4-6;养老护理员与失能老人比例为1:1-3;养老机构中医疗保健服务人员、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士(师)的配比应为每类至少1人以上,护士应按每增加百人至少增加1-2名。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截至2015年底,我国空巢老年人的数量超过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床位数超过730万张(民政部数据统计)。
考虑社区养老及涉老类社会服务组织,我国对老年服务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超过50万,老年社工类人才需求超过100万,护理类人才需求超过1000万,专业护士超过30万,健康、营养、康复类专业人才需求各超过15万。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
(二)养老相关专业高等教育(含高职高专)人才供给现状
高等教育中涉老专业设置不足。基于中国教育部数据统计及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各高校专业设置情况,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其中开设与养老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为:社会工作专业279所,老年服务与管理62所,护理287所、护理学282所,健康服务与管理14所,康复治疗技术109所,康复治疗学103所,医学营养18所,食品卫生与营养学18所,应用心理学276所,心理咨询18所。与之相比,开设会计及会计学专业的高校达1871所(专科1012所,本科859所),开设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高校达1266所,计算机专科专业的高职院校达1531所。
涉老专业多数为冷门专业,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在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服务管理类、护理类、康复类、社会工作类、心理类专业中,除护理专业外,其它基本属于冷门专业,即便是开设了相关专业的高校,每年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多数高校该类专业的招生计划处于长期不能完成的状态。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除民政部直属职业院校因为有政府扶持和补贴以外,其它各高校该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长期以来都不超过一个班的规模,全国每年毕业生数量不到万人,如果再考虑毕业生流失率,那么与市场需求相比,高等教育对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人才的供给则几乎可以忽略。护理类专业虽然属于生源相对充足的专业,但长期以来护理类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以医疗机构为主,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64号),到2020年年我国注册护士总数将由2015年的324万提高到445万人,但按照当前高校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即便将所有护理类毕业生全部输送至医疗卫生机构仍有不足,更谈不上向养老机构的输送。因此,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与市场需求已严重脱节。
涉老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学科/专业结构难以形成与养老服务产业的整体对接。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指导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分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所需的老年服务管理类、护理类、康复类、社会工作类、心理类专业横跨了管理学、理学、法学、医学等四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大类(专科),一般情况下,本科高校往往按照学科门类进行教学组织机构、资源、专业体系的划分,高职高专往往按照行业类别进行划分,因此,涉老专业在各高校中往往被划分到不同院系,人才培养碎片化,难以在专业建设、师资、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基地上形成与养老服务产业的整体对接。
涉老专业普遍缺失与老年相关的课程。以护理为例,直到1998年以后,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一般高等院校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直至现在仍有接近一半的高校护理专业仍未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社会工作、心理学类的专业则情况更为严重,绝大多数高校均未设置老年类的课程。因此,目前我国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还远未成熟和完善,专业教育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
涉老专业面向养老服务行业的就业方向被边缘化。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外,在其它涉老专业的就业方向中,养老服务行业一般属于从属地位,同时由于社会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知具有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差、社会地位较低等特征,进一步限制了专业人才向养老行业的流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供需结构

下一篇: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供需结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