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对接养老服务产业的老年福祉专业群建设
 
更新日期:2019-08-20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5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基于前文对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结构的分析,我国养老服务行业急需的专业既包括职业技能类型的专科层次又包括应用类型的本科层次。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

 

基于前文对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结构的分析,我国养老服务行业急需的专业既包括职业技能类型的专科层次又包括应用类型的本科层次。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中有60%以上是最近17年内新开办的或是由专科通过升级方式转为本科,这类高校往往以本科层次办学为主,同时仍保留了具有优势特色的专科专业,这一历史恰恰为建立与养老服务产业链全面对接的多层次、结构化专业体系提供了条件,笔者认为,从养老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分类来讲,单一的专科或本科均不能满足。
以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为导向,抛除老年旅游、老年金融、老年产品等外延性需求,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9073”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四大类专业人才的支撑,一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及身体照护所需的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类人才,二是满足老年人健康生活需要的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类人才,三是满足老年人精神照料及社会支持所需的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类人才,四是运营养老机构、服务中心服务所需的服务管理类人才。
(一)对接养老服务产业链,以专业群为核心重构组织架构和专业体系
打破传统按学科门类进行专业组织的惯性思维,以产业链对接为导向,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所需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护理、营养、心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应用等各类本科、专科专业有机整合,组建老年福祉专业集,确立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精神的需要出发,激发老年人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参与社会,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获得充分的保护、保障和照料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以产业联系建立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逻辑关系,并以专业群为主体构建二级学院,进行资源整合,进而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及评价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学术科研与校企合作的结构性改革,最终形成与养老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
(二)基于产业链和专业链的共性需求与核心特色构建群平台教育体系
基于产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能力目标,推进群内各专业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对接产业链对人才的共性需求,抽取各专业核心理念、方法、技能,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生死学认知与服务理念,心理学专业的心理认知与心理建设技巧,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及基础社会工作方法,护理康复专业的老年人基础护理技能,打造群平台教育体系,按照通识教育、专业群教育、专业教育三层框架进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改革,最终形成通识与专业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既突出专业培养特点又具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打造专业核心与特色优势,构建双向就业通道
以专业群为支撑,以专业间的深度交叉融合为特色,群中各专业既互相关联,又保持相对独立。这种由独立的、因产业联系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将呈现出“产业集群优势理论”所描述的基本特征。基于专业群而形成的知识、素质、能力优势,往往是单个专业人才培养所不具备的,因此专业群不仅不是对专业发展的弱化,而是对各专业竞争优势的增强,它既有利于培养面向养老产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又有利于毕业生在工作后基于自身发展方向实现专业迁移,从而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搭建“立交桥”。
(四)产教一体、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兼具产业性、应用性、学科性、创新性四个特点,要真正实现与养老服务产业的紧密对接,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问题,必须以产教融合,为突破点,产教融合不是传统的校企合作,单一局限于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或聘请行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而应是建立教育与产业一体化的治理模式。通过自办产业实体、与医院或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或与多家区域骨干企业共建产教集团,借鉴“医学院—医院”运营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一条校企、校院之间费用分担、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的深度合作机制,基于真实产业环境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体系,基于产业发展驱动人才培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基于人才培养和科研优势提升产业竞争、从人才和创新供给侧要素驱动产业质量效益升级,从而形成教育与产业的互相支撑、深度融合。通过产学互动、校产结合的形式,把教育与科研、产业等活动和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五)构建“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全场景实习见习基地
养老服务产业链条不仅限于养老机构,也包括临床、社区、家庭场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很多老年人往往辗转于家庭、医院、社区保健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不同类型的机构不仅在养老服务的定位和技能需求上有所不同,而且作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对不同类型机构的服务需求也会变化,机构之间的衔接问题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培养推动我国积极老龄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需要建立覆盖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养老中心、家庭照护组织的全场景实习见习基地,从而让学生可以在临床实践、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及长期照护机构和临终关怀领域进行系统性的实践和学习,真正让学生具备医院-机构-社区-家庭间的连续性照护的能力。
(六)构建教师双通道职业发展和评价体系,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者,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力量,传统高校中担任各专业教学的师资大都缺乏产业、临床和实践经验,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理论更需要教师具备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推进产业服务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不仅需要高校具备理论体系的研究能力更需要具备应用创新的能力。通过产教一体、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推动教师同时进入教学通道、产业通道,同时承担教研角色和产业角色,并分别按两个通道标准对教师能力进行等级评定,实施双岗双薪激励,既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双师、双能,又为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坚实支撑。
(七)构建应用型为导向的学生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其评价指标不同于传统研究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考评内容上,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体,思想考核和素质考核为基础,知识考核为辅助的多元考核指标;考评主体上,应改变过去教师考核为主体实习单位考核为参考的考核方式,建立教学考核与企业考核双主体考核;在考评路径上,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果性考核模式,建立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双维度考核;以此构建多元化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基于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保持评价体系的动态调整,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助推培养模式改革。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对接养老服务产业的老年福祉专业群建设

下一篇: 对接养老服务产业的老年福祉专业群建设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