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瞄着重大问题深远谋划
 
更新日期:2019-08-21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浏览次数:22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瞄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面临的风险挑战深远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

 
(一)瞄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面临的风险挑战深远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处在由大向强、大而不强、将强未强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到底面临哪些重大问题呢?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规律,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外部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另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强调“我们发展得越快,对外部的影响冲击就越大,受到的战略反弹力就越强”“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同各种敌对势力的斗争就越激烈”。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年,美国对我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的力度不断加大,明里暗里都把我们当作最大战略对手,千方百计算计我们、打压我们,总想使绊子、下套子、找茬子,就是一个典型表现。从国内情况看,我国正处在发展深水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一些社会矛盾特别是热点敏感问题诱因多样化,燃点低,爆点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难度增大。面对这些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二)瞄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深远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战略布局
坚持从国情出发,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敏锐地捕捉主要矛盾,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据这一主要矛盾,我们党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历史充分证明,科学分析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就是问题,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具体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要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推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做出了中国道路的战略部署,即形成并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确立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着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相互促进、全面发展,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必将引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辉煌。
(三)瞄准“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深远谋划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艰巨任务。一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履新首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毫不讳言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其后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来推进,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努力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作风建设推向新高度。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瞄着重大问题深远谋划

下一篇: 瞄着重大问题深远谋划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