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中国动漫的初始与发轫
 
更新日期:2019-08-21   来源:电影文学   浏览次数:2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中国动画电影的开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从动画片开始二十年代,中国从短的动画广告发展为动画短片,受到美国动画的启示与对其模仿,1927年万氏

 
(一)中国动画电影的开端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从动画片开始二十年代,中国从短的动画广告发展为动画短片,受到美国动画的启示与对其模仿,1927年万氏兄弟制作完成了动画电影《大闹画室》,之后中国动画因战争走向新的高度,在抗战爆发后,多部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和宣扬抗日救国为主题的动画片把中国动画发展推向新的高度。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了《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是吴承恩原著,王干白编剧,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万涤寰导演的黑白动画片,也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影片讲述的是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猪八戒到翠屏山芭蕉洞找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的故事。许多情节都处理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这一部动画跟之前的动画比起来,它在真人表演运与动画技术上的结合上又有了新的提升,并且融入了当时文化背景,在当局白色恐怖环境下用民族化的造型暗喻中国民众抗战的决心。这部动画片虽然比起美国最早的动画电影足足落后二十多年,比日本第一部动画相比也落后他们六年,但是在世界各国的动画萌发时期,中国还是较为领先掌握动画技巧的国家之一,这部《铁扇公主》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其在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是中国动画电影从发展初期进入全新时期的标志。
夏衍说过这样一句话,新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是动画片开始的。每个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影视类作品便是动画,我幼时尚存印象的动漫是《天线宝宝》、《哪吒闹海》,再长大一点就是《黑猫警长》,后来一放学就守着电视等待星空频道的《犬夜叉》、《名侦探柯南》。从1956年到199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共有44部作品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76次。所以,电影是从动画片开始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觉得中国动画确实有它出色的地方,值得深入研究,我们特有的56个民族的文化给予动画发展强大的背景支持,走民族化道路是我国动漫成功地一大原因之一。
(二)中国初期动画电影技巧探索
中国初期动画的发轫及其技巧探索从对美国的动画电影的模仿与借鉴开始。例如,中国电影工作者在看过美国迪斯尼的动画长篇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后,在1940年华新影业公司出品吴永刚改编并拍摄电影《中国白雪公主》,这部同样改编自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明显受到了当时美国动画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初期就是在参照和模仿当中进行研究的。华特·迪斯尼用的是大段的动画造型和场景,即把真人拍摄的人物放在动画的场景里。这种做法无疑给动画制作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和之前的动画完全不同的效果。真人实拍加动画只能算猎奇的电影特技,观众看了自然会失去吸引力,而把真人放入动画世界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从内在的本体特征至外在的呈现方式,无不体现着充满想像意味的先对立后统一的镜像缝合感。”这种真人和动画看似矛盾的两者却在影像下自然的统一。充满创造力的场景,拟人化得动物,一切新奇的事情在动画世界展现出来。“他发展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以所有生命体之间存在一种意义深厚的圣歌般神圣的链接。”这就是华特·迪斯尼建立动画王国的初衷;不是要动画参与到现实世界当中去,而是让成人和小孩一起到动画世界里来。
(三)中国动画的民族化道路探索
中国动画很多方面收到美国动画的影响,但是它的成长速度是很惊人的,一开始,追随美国动画电影步伐进行技术上的学习,但是动画在最开始的探索期时候,动画制作技巧并不成熟也没有被所有国家获知,我们的动画先驱们只能自己进行艰难的学习与摸索,然而到后来,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们很快便掌握了动画运动规律并解决可动画和真人对位等动画技术。抗战时期,中国动画先驱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揭露日本侵略军的野心,描绘了中国抗战的决心,给当时的民众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在此特殊背景下,动画创作比真人实拍故事片更加适合团体制作,因为需要制作的空间并不大,所以相对隐藏性比较好,创作者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相直接打出口号和标语,所以动画被广泛运用在爱国主义宣传当中。
我国动画艺术家不仅认真地学习美国电影其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这一制作经验,而且在我国自己的动漫造型上又进行了归纳整合,经过不懈地努力后,打造了中国动画的独有特色,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多种多样,为我们动画艺术家的动画设计提供了充足的源头,例如,其中一点做的很好的便是戏剧元素融入动画,这是他国所没有的,从此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了民族化的道路。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动漫的初始与发轫

下一篇: 中国动漫的初始与发轫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