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卡普是武陵山区土家族特有的织锦,具有特定的艺术符号。在市场经济过程中传承还是存在巨大阻力,瓶颈困境的解决迫在眉睫。
(一)传承人结构断层、缺乏管理
辜智慧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空间可视化研究——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一文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者(传承人)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识别和培养传承中心人物,将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继承和发展等工作。可见传承人的重要性,但是从现在织娘现存的情况中会发现会织西兰卡普的人已经不多了。有相关数据显示:其中 15-36 岁占比 34% , 而 36 岁以上的占比 66% 。 在 36 岁以上人群中, 又以 36-55 岁者为主, 占比72% 。可见,年龄都以三十多岁居多,二十岁的织娘还是比较少的。从数据中能看到正当劳动砥柱的二三十岁的织娘已经很少了,传承人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且多数土家族织锦传承人和管理层没有受过专门的管理培训,土家族织锦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经营缺乏高层次人才,在“经营性传承”方面做的不够。
(二)市场营销效果欠佳
师可意在《从文化经济思维的角度推广西兰卡普品牌》中提到西兰卡普的在市场推广中的几个劣势:销售面太过于狭窄、传统手工艺品的产业规模较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具有品牌潜质,却无品牌意识。由于缺少相关的宣传窗口、展销平台,西兰卡普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境地,它们无法向众人展示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市场现状的角度我们也能感受到织锦有名但销售却不尽人意。
(三)产品的创新意识薄弱
在其传承过程中,每一个图案都有自己特定的构成元素、式样和含义,它的表现方式即是掌握了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而进行的程式化组合和创造,又为图案的创作增添了无限的空间。这种程式化特征的形成,成为人们传统意念中不易更改的共识。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快速变化,很多传统的纹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时尚的范围。不能很好地演绎现代时尚语言。湘西土家族织锦小作坊式的生产及设计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产品设计环节在图案开发中没有找到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点。人们总是沉浸在传统的植物、动物、吉祥寓意的文字题材上,单八勾、二十勾、二十四勾、四二八勾等传统纹样一直在沿用,创新的程度较少。很多设计不适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