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路径探究
 
更新日期:2019-08-22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浏览次数:1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往往是大型的跨学科合作项目,其成果形式多样,其中的数字复原和数字再现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密切相关

 
(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往往是大型的跨学科合作项目,其成果形式多样,其中的数字复原和数字再现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密切相关。
数字复原以计算机图形学为主要技术支持之一,实现二维文物的表面修复或三维文物的模型重建。计算机图形学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难度较大,课程实践项目往往重视基础,学生虽能实现基本的绘制和处理功能,但多数局限于实现前人的解决方案,缺乏针对当下的时代背景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可以从展示如何通过除尘技术和除裂痕技术修复污损或破损的画作入手,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处理这样的损坏问题应该从何处下手;进一步地,比对不同算法体现出的修复效果提升,感受技术在具体的文物修复项目中逐渐革新。在鉴赏出土文物的同时,使学生们学会发现问题、因地制宜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走出教材的范畴,将掌握的计算机图形学知识迁移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去。
数字再现则依托于三维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将文物、遗址和历史事件加以还原,通过互联网实现广泛传播。从虚拟法国Lascaux洞穴到“穿越时空的紫禁城”,从数字敦煌虚拟现实导览到博物馆各类互动展示装置,这一进程显示了数字再现的目标在追求物的逼真、接近原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向重视人的浏览体验。从展示和分析中使学生意识到仅仅注重建模技术和特效技术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体验设计在项目中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中精神内涵的迁移创作
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在诸如上古神话、民间故事、古代哲学精神中均有抽象体现,如果单纯地进行理论阐述,学生的领悟容易浮于表面而不深刻。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接受能力特征,可在精神内涵的诠释中加入延伸创作的分析,使学生从耳熟能详的游戏、动画中看到原型、体会内涵,学习将传统文化融入作品的创作方法。以游戏设计为例,经过游戏策划课程学习后,学生们通常能把握故事形成的核心是矛盾,但在游戏背景故事策划中,矛盾的体现方式却难有新意,大多数建立在争夺核心物品和仇恨往复之上;在技能策划中,各势力的特色不够鲜明,命名和说明都较为生硬。笔者在完成儒释道文化理念的课程讲授后,针对该专题布置了一份策划练习以加深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从练习反馈来看,学生们能够以各势力秉承的哲学理念来建立分明的立场、构建矛盾铺展故事大纲,在道具和技能的命名和效果说明中体现变易之学、会通之学等特色哲学理论,将传统文化特色自然地融入游戏项目的各个细节中,展示出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成效。
(三)传统文化中生活习俗的现代诠释
生活习俗可分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多个专题,与网站、移动应用的内容架构融合,探索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诠释,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化。以茶文化为例,我国古有乱世饮酒、盛世品茶之说,茶类、茶具、茶艺、茶道体现了从物质文化层面到精神文化层面的丰富内涵。一方面可在消费平台和点餐系统的内容架构中,使学生明辨茶的分类原则,明确窨花茶、拌花茶、“非茶之茶”的概念,从而在自己的项目作品中科学地推广茶文化知识;同时启示学生深度挖掘茶味精髓和文化趣谈,在消费体验的设计中体现独特的乐趣。另一方面可在交流和展示平台的功能设计中,以鉴定、制法、品法三个基础系统的开发来探讨多媒体结合的呈现方案及其效果,从实现成本、平台体验效果等方面评估各种呈现方案;在创新设计环节,引导学生从大众兴趣的培养、学艺系统的开发等方面探讨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探讨,力图培养学生兼顾文化传播功能和系统可用性的意识,促进产学研结合成果的诞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路径探究

下一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路径探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