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进行定制化教学要素角色转变
教学要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一般有学生、教师、课程、课堂、方法、与反馈等因素组成。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定制化教学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哲学类研究生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尤其是在课堂环境、方法使用、研究生与教师等四个方面。
1.课堂:哲学类研究生交互发生对话场所
课堂是推动研究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动力的重要场所,定制化课堂就是让学生根据哲学教学大纲,在老师引导下体验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设置学习目标,选择相关哲学材料,运用学习方法及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设计问题,形成人人发言、相互交流 、发现问题并与师生合作解决问题,课堂变成对话场所,教学气氛会非常活跃,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发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相互讨论学习及师生互动学习能力。基于网络技术建设的智慧学习课题成为哲学教师教和研究生学发生的主要互动场所,就会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在交互发生对话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享到获取智慧的乐趣。
2.方法:网络技术贯穿哲学类研究生教学全过程
网络技术对哲学研究生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新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存储大量的授课知识,学生同样也可以获取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并可以得到适应自身的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教学中能够使学习者收获学习效果,从而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网络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从作为教育内容呈现的载体,到能穿教学全过程,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哲学研究生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传统的教学全过程,大多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单向度的教学,通过网络技术的使用,一定程度取代了教学中相对单调而枯燥的劳动,基于网络技术的过程已变成为基于数据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网络技术能传达及时、客观的信息,比如,可以有效提高考勤效率、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等,能让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多创造性的活动,促使教学相长。
3. 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要我学”在哲学类传统教学中研究生根据教师要求来学习,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哲学类研究生定制化教学中,研究生根据网络技术平台及教师指导实现对教学内容及自己的全面了解,从而开展哲学类研究生定制化教学,实现“我要学”即。比如,在课前学生要对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过程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标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定制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也可通过同学交流再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核心内容,这样有助于增强“我要学”的积极性。可见,“哲学类研究生定制化教学以学生的视角来定制课堂教学内容与活动方式等,研究生通过教学要求,通过定制教学内容、思考该内容的相关专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使课堂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以达到哲学类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4. 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传授知识,二是育人成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效果如何掌控不太好,不符合新时代高校教育的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定制化教学强调教师重视教学质量,加强全面管理,育好每一位学生,并成为他们的“向导”。比如,从课前定制学习材料、课中定制话题讨论、课后定制相关作业。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物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物联系更为密切的时代。哲学类研究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使用接触到大量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真假难辨,如何消化利用相关知识启迪自身的智慧,相应也需要教师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创造性地应用到社会中,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组织与管理知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教育他们健康成人、成长、成才。
(二)开展定制化教学的具体思路
“互联网+”时代下哲学类研究生定制化教学根据时代变化和研究生的状况及教学特点,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发展理路:让研究生参与到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让各种新颖的内容丰富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具体要从“互联网+”专业整合,“互联网+”课程整合,“互联网+”资源整合,“互联网+”教师智慧,“互联网+”研究生决策等几方面发力,以增强哲学类研究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等,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互联网+”哲学类专业整合
哲学类专业通常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与伦理学等8个。有些研究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出现对专业认识不清,以致于过程中出现对专业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造成教学互动困难;有些研究生通过研究生考试调剂到哲学类专业,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从满足研究生学习的要求来定制化相关专业是必要的,比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专业二者整合到教学中,学习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而选择马克思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的相关内容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通过定制化教学内容,满足研究生相关知识短板,并给予研究生学习与讨论的自主性,从而能够让他们在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更好地收获学习效果,更好地发展自己。
2.“互联网+”相关课程整合
“互联网+”背景下,整合哲学类研究生相关课程,目的是实现研究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深化对课程的认知与运用,实现研究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引导研究生要存储预备性知识,要对哲学类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社会对该类专业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有整体把握,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融会贯通。比如,基于互联网技术课程的师生互动,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定制化相关案例或者故事,其次运用哲学理论来深入分析,最后探讨对个人的启示或者作用,从而提高自己在自主学习中思维水平。由此开展的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整合有助于研究生从“关注知识”向“关注能力”转变,增强对课程的认知与运用,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目标。
3.“互联网+”相关资源整合
“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技术这一中介可以获得全球优质资源、社会优质资源与网络优质资源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开展定制化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哲学类教学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整合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融入到哲学类研究生教学中,使教学资源获得利用的最大化,为哲学类师生提供更多资源选择,不仅可以满足哲学类研究生理论教学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让研究生拓展全球化视野,加大对多种资源的应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锻炼,促进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服务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互联网+”教师向导
“互联网+”背景下哲学类研究生定制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面向的不再是一群研究生,而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重视每一位研究生的独特性。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教师成为依据学习者个人特质做知识提供及辅导者,教师成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4]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师要对每一位研究生个人情况的具体了解,成为哲学类研究生教学的指导者,指导他们成为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的辅助者、选择学习内容的指导者,执行学习过程中的向导。在制定学习计划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网络资源完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本学期要学习多少专题,定制哪一个专题来研究与讲解;在学习内容上,根据教师所分享的专题标题,认真研究学习内容,并对各内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定制的内容要有全面把握,争取成为自己的研究兴趣点;在学习过程上,积极参与课程专题的定制,做到各专题提前预习,以便点评同学在课堂分享专题,并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同时能对老师提出该学生课堂讲授的专题的一些问题,主动参与互动从而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完成心得体会。从而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5.“互联网+”研究生决策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哲学类研究生高校定制化教学是由研究生与教师共同定制教学方案。在教师引导下必须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决策权,即将教学方案的权力归还给研究生,研究生可以以自身个体特征及兴趣为出发点,制定促进自身发展而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教学方法与的选择等,从而真正成为自己决策、学习的主人。互联网+”背景下定制化教学以学习目标为起点。为了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学习目标的制定特别重要。研究生应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与学习者群体平均水平制定,以此才能给研究生以提升自我学习空间,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是依据研究生过去学习的专业知识与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而设定,这样便于研究生选择个体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研究生选择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反映的是研究生的学习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研究生决策教学方法的权利,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满足不同研究生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