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小语文”教学的主体——从知识教学向文学教学全面转变
 
更新日期:2019-08-24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20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提及当代中国的语文教育改革时,王富仁指出,我们的改革方向首先应该是重视文学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现如今的语文课堂,我们几乎把语文课

 
在提及当代中国的语文教育改革时,王富仁指出,我们的改革方向首先应该是重视文学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现如今的语文课堂,我们几乎把语文课当成了一门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一样的理科课程,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而这恰恰是与王富仁提出的“小语文”背道而驰的。既然我们强调如今的“小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为核心,那么我们语文课堂的主要内容就应该从知识性文章的教学转向广义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因为只有广义的文学作品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语文”。
(一)重视文学教学的主体地位
作为语文课的主体内容,文学教学的任务是不断扩大学生心灵感受的范围,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心灵感受的能力。王富仁指出,学生心灵感受能力的提高应该以学生自身的精神成长为脉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以虚幻的外部世界展开学生内部心灵结构的阶段”,“以第一个阶段形成的精神结构逐渐扩大实际的人生感受和社会感受并形成自己朦胧的社会人生理想的阶段”和“自我与宇宙、人类、人类历史同其心的阶段”。对于每个阶段最能影响学生心灵感受范围和感受能力的文学作品,王富仁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在第一个阶段,童话、寓言和民间故事等是儿童心灵乐意接受的作品,它们以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引领儿童超越物质世界,感受精神世界;在第二个阶段,假大空的文学作品更加紧密地将学生的心灵同他人和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其感受到自我对他人的同情和关爱,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心生一种主动向善的努力;而在最后一个阶段,只有当我们在阅读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时进入到一个“高处不胜寒”的世界,感受到与“道”同其心的高度,人的精神发展才在完整意义上完全独立于物质世界。
在当今这个功利主义的时代,人们越来越物质化、实利化,从而造成人的情感缺失和精神危机。倡导重视文学教育,恰恰填补了我们心灵的虚空,有助于促进年轻一代精神的健康发展。从王富仁呼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应重视文学教学主体性的观点出发,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教育的地位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它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语文教育,而且还扩展到大学教育甚至是人一生的学习过程中。著名教育家钱理群十分赞同强化大学语文教育,并且他主张应该将重心转移到文学教育上来,用“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灵感受力和语言感悟力,使学生在语文的“美感”教育和文化熏陶下,拥有炽热的情感和宽广的胸怀,从而炼就一双“文学的火眼金睛”去欣赏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呼唤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
王富仁尤其提到了儿童文学对于当下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他指出,儿童文学正是一个民族的儿童必须拥有的属于自己的独立世界。在这里,有肥沃的土壤、新鲜的露水和充足的阳光培育着孩子们成长的梦想。对于孩子来说,儿童文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需要,能在自然的情况下就受到儿童的喜爱,并且尽量多地将儿童的纯洁、真诚和旺盛的生命力延续到成年。对于成人来说,儿童文学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文学是由成人社会的儿童文学家创作的,在儿童文学中,他展开的不仅仅是一个儿童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是沉潜在他内心深处的求真、求美、求善的愿望,他渴望做一个单纯的儿童,追寻一个美丽的童年梦,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优秀的儿童文学同样具有可供成年人享受的文学价值。著名学者朱自强曾在他的著作《儿童文学概论》中提到,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儿童文学不仅简单有趣,而且富有诗意,它们带领成人回到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并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幸福的真谛。作为一名成年读者,在阅读《城南旧事》中,我仿佛回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跟着英子一起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它把我带回到了小英子生活的那个环境,让我慢慢走进故事,走进人物,努力做一个纯粹的儿童,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孩子的语言与别人交流,用孩子的逻辑思维思考,用孩子的行为方式做事。它让我在生活的不如意处停下脚步去和英子生活了一段时间,而后又重新出发,带着不多却也弥足珍贵的童心继续成人世界的生活。
儿童文学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著的。著名学者郑国民就提倡“对儿童说‘童话’”,我们的教师要葆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以儿童的心理、感情、视角来观照教学,让我们的语文教育充满活力、青春永驻。
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将来都成为作家、文学家,但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成为广义的文学作品的读者。因此,将文学作品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必要的更是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培养全民族成员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一定的语言素质、人文素质和一定的接受和运用直观的、直感的、情感的、审美的语言的能力,而这恰恰也是与情感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有助于学生情感发展和人格培养的。在广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能认识世界,更能用心灵感受世界,并且在感受的过程中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王富仁科学严谨、新颖独特的“小语文”教育思想一方面将会更新语文教育的固有观念,使新观点、新思维流传开来,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崭新的改革风气;另一方面它将使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得到最直接的指导,促进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推动中国教育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小语文”教学的主体——从知识教学向文学教学全面转变

下一篇: “小语文”教学的主体——从知识教学向文学教学全面转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