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标配”。“手机媒体被人们誉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6] 高职学生常用的社交媒体软件以微信34.8%、QQ33.4%为主,微博15.2% 次之,抖音9.0%。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软件在高职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发展迅猛。尤其是即将进入5G 时代,手机集语音交流、视频互动、短信互发、手机政务、手机商务、手机购票、手机缴费、手机游戏、手机网购等政务、商务、生活私务等多功能于一身,凸显其强大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功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手机的功能,大力打造网络职业道德教育平台,实现职业道德教育“四方联通”。
第一,家校联通。当前,中小学教育比较注重家校共育,家校沟通联系比较畅通,这也与中小学家长每天接送孩子,与老师见面比较多,沟通方便有关,家校联通对提高中小学的育人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学生由于远离父母,学生父母也很难见到高校教师,传统的面对面沟通方式在高校很难实现,父母很难及时了解子女学校生活的真实状况,导致一些学生蒙骗父母,报喜不报忧,甚至有少数学生变着法子编造理由向父母要钱,或者打着父母的旗号假称有事向老师请事假不上课,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诸多困难。现在,信息发达网络畅通,手机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成年人的生活之中,给高校的家校联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民办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开办班级博客,把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安排,收费项目,班级活动,学生获奖等各类信息,在群里发布,让家长知悉。学生有进步要及时向家长报喜,学生有不良行为,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提出共同教育的建议。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家校联通,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实现家校共育,才能更大幅度地提高民办高校的育人效果。
第二,师师联通。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体的,所以有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之说,而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是高校里的“人”,高校里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尤其是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教育影响最直接。但是,在高校教育实际中,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缺少沟通,缺乏对班级学生的全面了解,尤其是新建民办高校,校区一般没有教职工住房,教师基本上不住教学区,每天一放学校园里就见不到教师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民办高校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一定要加强沟通和联系,每个班级都应该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加入到群里,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定期开会碰头,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协商教育策略,实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第三,校企联通。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针对行业岗位的教育,一定要让在校学生了解行业现状、熟悉岗位要求。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证明,在政府统筹和协调下,建立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并彰显企业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性,[8]企业与学校教育的联通和融合,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校企合作,信息联通,实现校企共育。一是开办企业“订单班”,让学生通过订单班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岗位要求。二是实践类课程聘请企业人士任教,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要求。三是建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见习实习,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和岗位生产规范。四是在校园网中链接相关行业企业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用人要求,考聘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校社联通。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是广播台的信息化时代,高校不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学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监生”,在媒体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下,学校必须建好校园网络平台,做好与社会的互联互通工作。要通过校园网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技术发展对岗位技能的新要求,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发展需求融入到职业道德养成和知识技能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