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时代焦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更新日期:2019-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浏览次数:2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专指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经典理论

 
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专指“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经典理论和指导思想。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被淘汰了。但事实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一份伟大事业。
在这里,我们引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阐释来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点,似乎更具有说服力。连辑院长将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特质总结为思想性、学术性、精致性以及礼仪性四个方面。从思想性的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治国的层面,强调的是大同;从理政层面,强调公道;从社会层面,强调和睦。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将其转化为大众接纳的文化话语体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从学术性的角度来分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中和风雅的美学观是一种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的大美学观;正大气象的艺术观,是基于中国“为人”与“为艺”相统一的传统文化。精致性层面强调:崇尚法度,要遵守法律、学有师承、先有传承、后有创新;刻画细节强调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工匠精神才勾勒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潜在特质。礼仪性强调最终目的是将规律、秩序养成习惯,内化于心,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礼仪性角度体现出来的最本质的内涵性。
那么,就当今社会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底有何作用?在这里引用林语堂老先生的一段话阐释这个问题。他如是说:“我们可以举出历史的悠久绵长,文化的一统,美术的发达(尤其是诗词、书画、建筑、瓷器),种族上生机之强壮、耐劳、幽默、聪明,对女士之尊敬,热烈的爱好山水及一切自然景物,家庭上之友谊,及对人生目的比较确切的认识,在中立的方面,我们可以举出守旧性、容忍性、和平主义及实际主义。此四者本来都是健康的特征,但是守旧易致落后,容忍则易于妥协,和平主义或者是起源于体魄上的懒于奋斗,实际主义则凡事缺乏理想,缺乏热诚。纵观上述,可见中国民族特征的性格大多属于阴的、静的、消极的,适宜一种和平坚忍的文化,而不适宜于进取外展的文化。这种民性,可以‘老成温厚’四字包括起来。”按照林语堂老先生的话来分析中国文化的作用,那就是要看它针对什么人、针对什么样的时代氛围,如果在社会氛围比较祥和、人们生活比较富足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旧性”、“容忍性”以及“和平主义”可能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但在进取外展的文化语境下。再来探究整个话题,则会形成积极推进的作用。
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能起到哪些方面的积极作用呢?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政治秩序的规范作用、家庭观念的孝亲作用以及个体价值取向的培养。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社会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保障,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一个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才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纵观中国社会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种民族凝聚力在中国清朝乾隆年间,体现的最为强烈。远离故土的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备受当地俄罗斯人的欺凌,加上对家乡的强烈思念之情,最后跋山涉水,时隔一百四十多年后重返祖国。这种民族凝聚力对于在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来说,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将人民的力量和精力凝聚在同一个轨道上,这样既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有助于消解时代焦虑。众所周知:中国在千百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诸如诚信、自强、勤劳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延续。但是,在如今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地被扭曲,在实践中发生了错位,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何等的悲哀!所以,我们有责任唤醒民众,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新塑造中华民族积极上向的精神风貌。正是这些被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导致了中国当今诸多的时代焦虑。自古以来,中国自始至终都注重构建和谐的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如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各种矛盾凸显,各种关系紧张的不良发展状态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安抚民众焦虑的时代情绪,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既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消解时代焦虑的一剂良药,可以帮助当代人走出时代焦虑的怪圈,用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不断寻求消解时代焦虑的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的利用当代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中西文化互相参考、互相渗透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正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在不断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中国本土文化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才能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的《中国诗词大会》,曾经吸引了无数人的观看和喜爱,并让我们记住了很多优秀选手的名字,其中武艺殊的名字让我更加记忆深刻。她6岁与诗词结缘,并深深地被中国古诗词所吸引,如今拥有了2000首的诗词量。正是这些诗词带给她一种安安静静、温文尔雅与众不同的古典气质。在当今这个如此浮躁的时代,阅读古诗词、品味古文化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成为了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网络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各种电子产品,让很多人宁愿沉迷于其刷微博、搜八卦、逛淘宝等无聊之事,也不愿意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在这个崇尚科技、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尤其是手艺代表的是一种正在消逝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没有功利和焦虑感的技艺,它充满着原始、单纯、智慧。手艺的传承与坚守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而是一种坚持和专注。在创作时,手艺人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融入在作品中,让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传统文化的坚守具有消解时代焦虑的积极作用。
既然,坚守传统文化能够消解时代焦虑。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坚守传统文化?或者说在当今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如何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传统文化,并找到其不断发展的途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时代焦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下一篇: 时代焦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