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基层团支部活力丧失的主要表现和问题根源
 
更新日期:2019-08-29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3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组织建设涣散,支部功能弱化。在当前高校教育中,班级作为基本学生组织,定位明确,受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团支部,且大部分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与团委

 
1、组织建设涣散,支部功能弱化。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班级作为基本学生组织,定位明确,受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团支部,且大部分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与团委人员重叠,从而造成辅导员、班主任对基层团支部建设缺乏重视与专门指导。学生则受学分制和网络亚文化影响产生集体意识缺乏、政治意识降低的现状。这些都使得高校基层团组织出现了班、团干部重叠,支部组织架构不清,“以班带团”问题突出;日常管理规范和制度建设不健全,贯彻不到位;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组应付差事,“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执行随意度大,流于形式;团情团务不公开、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基层团组织的管理涣散和职能弱化,大大影响了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功能和凝聚力。
2、教育方式落后,团员意识薄弱
由于高中时期入团门槛较低, 大部分本科生一入校就已经是共青团员身份,缺乏了层层选拔和培养,使得团员教育环节缺失,大多数大学生团员对国家历史,团史团情,团员使命等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由于团内政治生活开展不到位,团支部活动大都是完成上级任务的形式主义,单向灌输缺乏互动的团课教育方式也不符合当代青年的多元需求,缺乏吸引力,这都使得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发挥不理想,从而造成团员意识薄弱,身份认同度低,荣誉感弱等问题。教育功能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基层团支部引导力的发挥。
3、信息交流单向,团青互动不畅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年学生在聚集形式,信息接收方式,交流互动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共青团目前仍采用自上而下,单向化的团青交流模式进行任务布置、信息传递、结果反馈,这已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和青年的交流习惯,势必造成上级团组织与青年团员之间交流受阻,信息获取不对称,反馈渠道不健全等问题。团组织无法掌握青年团员的真实需求和动态,也使得青年团员与团组织日渐疏远,削弱了基层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影响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基层团支部活力丧失的主要表现和问题根源

下一篇: 基层团支部活力丧失的主要表现和问题根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