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在大数据基础上优化高校志愿服务模式,促进思政工作开展
 
更新日期:2019-08-29   来源:中国研究生   浏览次数:2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依托大数据开展形式丰富的志愿活动,提升活动参与粘性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样本和实际案例,通过算法分析可得出学生兴趣较高、社会需求

 
(一)依托大数据开展形式丰富的志愿活动,提升活动参与粘性
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样本和实际案例,通过算法分析可得出学生兴趣较高、社会需求较大的志愿服务类型,以此为范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大数据所计算出的志愿服务方案基于学生兴趣和喜好,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长期志愿服务机制,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粘性。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实施的志愿服务方案更贴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改变以往浮于表面的“形式志愿”,可以提高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成为能够真正服务社会的高水平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心理素质也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二)依托互联网数据平台提供志愿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率
在大数据时期,“闭门造车”的模式是无法做到更大更强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才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合作交流中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地更灿烂。共享志愿服务信息,不仅可以丰富志愿服务资源,还能让参与活动的人员构成多元化,有利于学生与社会间的沟通交流,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迈进的阶梯。通过多方交流,有利于大家进行优势互补,及时更新志愿活动内容,促进共同进步。通过互联网有效筛选优质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归纳,依据算法推广模式,将信息推送给学生。通过大数据的资源共享,改善已有志愿服务传统模式,探索最优化志愿服务模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入志愿活动中,实现共赢。
(三)依托第三方平台精细记录志愿服务信息,提升志愿服务效率
借助互联网科技,依托第三方平台,对志愿者信息与数据进行科学的记录和管理,有效解决传统信息录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遗漏和统计困难等问题。如近期北京高校推广的“青春北京”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线上报名志愿活动,系统记录每个账号的志愿服务情况,不仅能精确记录每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信息,还将北京市所有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数据入库统计,为志愿者大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可利用样本。借助互联网管理志愿服务信息,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准确匹配用户需求,提升志愿服务效率。
(四)依托微时代落实志愿服务质量与效果,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
在我国,为大数据时代提供大量数据样本的主要平台当数微时代的微博、微信、QQ、抖音等社交媒体。同样,志愿服务也可依托当下最火的社交平台对活动进行实时报道和追踪,让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阳光工程”中去,接受公众监督。形成服务对象与志愿者、公众三者之间沟通、交流、反馈的闭环,及时对志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依托互联网平台,多方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考核与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避免考核指标单一等情况。通过网络新媒体,也可更有效地宣传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起到树立表率的作用,传播网络正能量,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及志愿者的认可度,切实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在大数据基础上优化高校志愿服务模式,促进思政工作开展

下一篇: 在大数据基础上优化高校志愿服务模式,促进思政工作开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