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诚恻怛之于工夫既是动力又是准则
 
更新日期:2019-08-29   来源:现代哲学   浏览次数:31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阳明是在怎样的语境中将真诚恻怛提至本体高度的,他借此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聂豹在给阳明的信中表示,自己在孝亲和从兄的具体实践中做致良知的

 
阳明是在怎样的语境中将真诚恻怛提至本体高度的,他借此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聂豹在给阳明的信中表示,自己在孝亲和从兄的具体实践中做致良知的工夫,并且感受到唯有这样做工夫,才能有所遵循。阳明一方面肯定了聂豹用功之真切笃实,另一方面又认为其说仅可用以自修,而不可用以教人。亦即阳明认为聂豹所说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原因就在于其说只把握了枝节,而未把握本体。如前所引,本体只是一个良知,只是一个真诚恻怛。有了这个本体,便自能发出孝亲、从兄等行为,所以重要的是依靠本体以做工夫,而不是将目光聚焦在由其发出的具体行为上以寻找动力。他说:“若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事亲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故致得事君的良知,便是致却从兄的良知;致得从兄的良知,便是致却事亲的良知。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著在支节上求了。”在阳明看来,本就不必辗转于孝亲、从兄或事君等具体枝节、细目之间以寻找做工夫的动力,因为那样做无非是遗忘了良知本体自是真诚恻怛,自是可以发出孝亲、从兄和事君之类行为的根源性存在的表现。由上可见,阳明提出真诚恻怛并将其称为本体,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本体的普遍有效性,强调工夫应该紧扣本体来做,才是富有力量的。
阳明强调将关注点从孝亲、从兄之类具体实践提升到具有普遍性的本体层面,是否就意味着对特殊性的忽视呢?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本体不仅提供了做工夫的动力,还提供了在不同情境中可以遵循的准则,体现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阳明说:“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见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虽则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而原又只是一个;虽则只是一个,而其间轻重厚薄又毫发不容增减,若可得增减,若须假借,即已非其真诚恻怛之本体矣。” 提供适应具体情境的准则,意味着真诚恻怛之本体的动力能自我限定和调节,从而避免在实践中出现过与不及的偏差。这一点在工夫修养达到较高境界以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不再是因本体受蔽而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是阳明说的“增减”和“假借”等因素对本体发用的干扰。此点且不深论,重要的是,既然真诚恻怛本体的动力之自我限定与调节,表现为适应具体情境的准则,那么,就可以说准则内在于本体的动力之中,而非另有来源。换个角度来说,良知的普遍性必然表现在具体性、特殊性之中。其普遍性不是抽象普遍性,而是具体普遍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阳明是为了强调本体在做工夫中的重要性,才提及真诚恻怛,并认为真诚恻怛便是本体,蕴含了做工夫所需要的动力及其准则。虽然仅是针对聂豹的问题而发,但若考察阳明始终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就会发现真诚恻怛在阳明良知伦理学中具有通盘性的意义。为说明这一点,就有必要从阻碍工夫得以完成的私欲,及其引发的知而不行等各种问题说起。前述“假借”和“增减”,实际上也不出阳明所说私欲的范围。只有充分理解私欲问题是阳明始终如一的问题关切,才能真正理解他提出真诚恻怛并将其提到本体高度的目的,也才能真正理解真诚恻怛对做工夫究竟有何作用。就结论而言,他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出良知本体中蕴含的足以克服私欲,而使工夫得以完成的动力。真诚恻怛对做工夫的作用在于,其所指向的一体之仁,规定了本体的至善性质,并提供了化知为行、为善去恶的动力,从而保证了工夫的完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诚恻怛之于工夫既是动力又是准则

下一篇: 诚恻怛之于工夫既是动力又是准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