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的构建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39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的构建摘要: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应该着力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为此应该注重从理论的内在品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的构建


摘 要: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应该着力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为此应该注重从理论的内在品质、逻辑关系、继续与发展的角度、政治的高度四个方面来把握社会主义荣辱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构建路径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outlook for honor and dishonor system under new situation


Abstract: The article reveals we should try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outlook for honor and dishonor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or this reason 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from four aspects to grasp the construction way, the four aspects includes the theory intrinsic quality, the logical relation, the perspective of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

Keywords: socialism outlook for honor and dishonor; theory system; construction way.

“八荣八耻”荣辱观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公民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也总体上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着力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体系,为此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end##

一、从理论的内在品质上把握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鲜明地回答了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终都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体现,都建立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之上。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的良好氛围,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不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体系,都服务于科学发展,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行为支持。只有分清荣辱,不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当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了,科学发展才会实现。另外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公民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将为科学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主体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中央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自觉查找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以赴推动科学发展。为此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严守做人的底线,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从逻辑上把握“八荣八耻”的内在联系

    把“八荣八耻”的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研究,有利于我们系统的把握其理论的内容及各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极高的概括性,各条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在“八荣八耻”这个理论体系中首先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提出来,但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上,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那就要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而要为人民服务就得有真本领,要获取真本领就得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恪守“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还得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通过劳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才算是为人民服务了,即“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既然人是社会存在物,他的劳动也就必须在集体中以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也就必然成为维护集体存在的基本道德规范,即“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而维持社会、集体的规范除了道德规范还有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道德的底线,因此,把“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作为一个人的最低要求提出来。最后一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既是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强调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也有统贯各种价值追求的意味,说到底,不论处在何种社会条件下,一个人要实现价值都必须艰苦奋斗,低的价值的实现是这样,崇高价值的实现也是这样。

“八荣八耻”是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的做人要求的辩证统一,爱祖国、爱人民属于较高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基本思想,也蕴涵着做人基本道德要求。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做人基本的道德要求,也体现和贯穿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离开了对他人、对社会、对集体利益的尊崇,是无法做到真正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这种由高到低的价值指向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立意高远、方向明确,方能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崇高的价值实现需要建立在践行基本道德要求的基础上。

     三、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把握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联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表述荣辱观的局限,以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在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了荣辱观的内涵与外延。另外“八荣八耻”还是过去一系列提法的深入发展,它准确地体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提法完全包容进来,形式鲜明,很容易被群众理解、接受并实践,可以说是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由社会主义道德观所决定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力量主要表现在良心方面,对良心进一步分析,主要又可以分为责任心、羞耻心、爱心、同情心。爱祖国、爱人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主要体现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爱科学、爱劳动主要表现了兴趣与爱心,团结互助、艰苦奋斗主要体现了同情心,而纵贯八荣与八耻的都有羞耻心。孟子曰:“羞辱之心人皆有之”,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抓住了“良心”的四个方面, 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激发的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四、从政治的高度把握“荣辱观”作为一个整体与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迈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这个时期正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目前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 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比如最近的三聚氰铵事件,充分暴露出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集体利益之上,同时也暴露出政府监管部门的失职,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没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使命,这些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与“八荣八耻”的要求相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蕴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尽管多元价值是客观存在,但我们的价值观还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

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参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3]黄志坚.把守护良心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范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 .

 

上一篇: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