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博奕
性别社会爱情的悲哀阐释
————读阎真的《因为女人》
《因为女人》截取了知识女性从大学时代的生活到初涉职场直至进入婚姻家庭这一段黄金时期的情感心灵的裂变,挣扎和选择,以及进入婚姻后在围城中的困境冲突,无奈与悲哀,写尽了灿烂年华中的知识女性的灿烂与凋零,展示了从单纯的憧憬、对爱情的固守向往到渐渐失望、随波逐流直至为结婚而结婚的心路历程。从对柳依依、苗小慧、阿雨三个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描述,写出了面临性别社会共同的生存规时女性各具个性的生存选择。柳依依最初对爱情的坚守瞬即被花心的夏伟凯面临新的诱惑时的身体欲望的随意释放所击碎,成了夏伟凯又一个前女友。之后认识博士郭治明,却不能唤起爱的感觉,尤其是与夏伟凯的最后一次见面激活了她对包含身体的爱的记忆,鲜活生动形象,有着肌肉的质感和身体的温润,此时的她还执着于寻找爱情(她的信抑)。尽管有夏伟凯的阴影,还是未完全摧毁她对爱情的理想,不愿现实地走入婚姻。这时她的同学苗小慧开始了对她的谆谆教导:“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你别笑我庸俗,你挣扎十年二十年还没浮出来,嫁好了就一步到位了。”
“那樊吉我是不会嫁给他的,他再阳光我都不会。等他出息,我真没那个耐心,他出息了我青春都完了。何况谁能保证他出息呢?他……我不敢赌,,怕赌输了。”
柳依依心里直跳说:“那……那,那爱?”笑一笑,”我都不敢说这个字,太奢侈了,那,那感情呢?苗小慧非常干脆地说:“有点好感就算了,还顾得了那么多?
“说起来博士还算一块臭豆腐,别人闻着还香香的呢,你还不快点抓回来,别人就抓走了。”
苗小慧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令柳依依有些看清了现实,在迟迟疑疑中和苗小慧一起准备再去敲博士的门,却不料被同寝室的伊凡捷足先登。
柳依依似遗憾而又别无遗憾地松了一口气,进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公司的才女阿雨同处一室。阿雨又给她上了人生的第三课:(夏伟凯、苗小慧)除了上好班,还不时在报上发一些写得聪明的感情文章,同时和许经理、袁总做女友,且从未撞车,每天早上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涂抹各种护肤品、化妆品,她告诫柳依依,女人作为一生最大的使命就是跟时间做斗争,其实就是跟男人做斗争。其实谁规定了白嫩苗条就是美?他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全中国的女孩向这个标准看齐?你改变不了男人,只好改变自己,不然你怎么活得下去?是男人的世界啊!##end##
只要有可能,每一个女孩都在按男人的标准塑造自己,更不要说你柳依依。偏不?你敢?柳依依说:“凭什么。”阿雨说:“因为你是女人。是女人就想要别人爱自己,能不想吗?谁不想呢?这是她们人生中最大的问题,可别人凭什么要爱你?”
阿雨把自己看作是完全与男性相对立的一方而与之在社会中进行残酷竞争:事业和情感。她一方面迎合成功男性的需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并利用男性资源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服务,最终她收获了经理的职位和一栋房子,也收获了自己独立自由的单身生活和满屋的空荡凄清,和卧室前放着的一根棍子。
柳依依在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在理想对象的缺席中守着一份孤独寂寞,似乎在等待她所等的那个男人出现。也曾出现她第一次谈恋爱前的场景,她再一次抗拒了世俗对自己的入侵,赶走了贾经理。柳依依和一年前就已认识的电视台的秦记者在一次商场游艺会上猜谜相遇了,并应邀和秦吃饭,秦的机智、调侃和幽默很轻而易举地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柳依依心中那点点坚守在看到夏伟凯的自行车座位上又坐了一个年轻女孩的事实面前瓦解消溶在了秦一星的怀抱里。之后是和秦一星漫长的爱情游戏的博奕。秦负责了她所有的生活费和研究生学费,两人是典型的好情人关系,只能有彼此一人是他们开始交往的规则,柳依依在漫长的等待虚空和瞬间的激情交替中蹉跎青春。也曾有转正的时机,终狠不了和对手的正面相对,更丢不起秦一星没有承诺的脸。随着秦一星升为副台长,柳依依的情人位置也出现了动摇,秦一星也在安排她的后事和自己的退路,不停地为她物色男友。
然后她选择了一直死心塌地追她的无钱无权的宋旭升做了她的爱人。走进婚姻的柳依依开始了秦一星老婆的生活循环,发达后的宋旭升变成了又一个秦一星。柳依依只能在某个周末的午后把玩曾经的手镯,手镯嫩黄鲜艳依然。
这是三个青春年华知识女性三种不同的命运归宿,在性别社会中,她们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双眼、心灵和身体感觉时代生活的变迁。在欲望的视野中,她们均成为了被涉猎的对象,她们难以逃脱时代的大潮的卷袭,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和信仰。苗小慧的庸俗实际,阿雨的势力孤独和对男性的剑拔弩张,柳依依的爱情信仰均显得那样无奈、苍白,这既是女性的悲哀,也是男性的悲哀,也是这样一个日益物质化、欲望化的时代的悲哀。由此作者在他的小说主题中形成了关于人性、身体、欲望、激情、自由、爱情、信仰、时间等关键词的大讨论。
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一个主题就是对存在的一种探询。而且我越来越意识到,这样一种探询实际上是一些特别的词,一些主题词进行审视。所说我坚持:小说首先是建立在几个根本性的词语上的。
《小说的艺术/昆德拉(Kundera,M.著;董强译——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2004.8)
一,关于人性笼罩下的身体、欲望、激情、时间、信仰。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如下观点:人性即人的本能,欲望。即所谓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恶欲。”弗洛伊德所讲的人的潜意识,利比特;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讲到的意志和作为意志客体代表现的欲望中的欲望,性欲,认为“性欲是人的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
弗罗姆认为:“人性,既非生理上固有的种种欲望的总和,也非文化形态的一种无生命的影子,可以一无阻碍地适应各种文化形态;人生是人文演化的产物,但人性也有某种固定的机构、法则。人性中有某些因素是固定不变的,即满足心理条件欲望之需要,和想要避免孤立与精神孤独的需要。”(《逃避自由》)这就使对人性的认识逐渐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升到社会的维度。
在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中,高举起了“平等、自由、博爱”和“人道主义”等人性的大旗,通过呼吁人性的“生而平等、自由、互爱和人道关怀等使之成为人类的交往准则,从而使人性从个体的隐私欲望,生理反应的私人公间走入社会化的公共交往平台。直到马克思讲到没有抽象的人性,即使是整天呆在风景如画的地区,然而忧心忡忡的穷人也感觉不到它的美。
从伦理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有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人之初,性本善”中,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观注入了人性的范围并作为人性的先验预设,作为衡量人生“善”的标尺。而荀子则“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故“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管子也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无论性善,性恶论在双方争执难下,前者着重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后者则要求社会对个体生存的满足,二者结合才能导致真正完美的教化的人性。在宋代程朱理学兴盛之时,人性也由情欲转向理性的节制和情理的调和。如朱子所说:“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动。心者,性情之主宰。性对情言,心对性言。合如此是性,动处是情,主宰是心。”把心、性、理、情统摄在了一起,但由于过于强调心的理性作用,而往往忽视了人的性情的活泼之处。
在小说中,作者着重强调了关于身体、激情与欲望的原始人性存在状态。小说数处提到了人性,作者在写到秦一星要求柳依依对自己的忠诚时,对柳依依说:“你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又吸了一口气,翻着眼皮想了想,“达成一个协议,你不能单独跟别的男的在一起,这要求不高吧?”柳依依说:“不高。”又说:就那么不相信我?”秦一星说:“我不是不相信你,我是不相信人性啊,我今年满四十岁以后,就越来越不相信人性了。活了四十年,就这么点心得。人是不讲道理的,讲道理我就该守着老婆、孩子,可是我对你不动心,那不合人性,要你对一个帅哥不动心,那更不人性。”这里的人性完全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对象化窥视,是把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欲望化客体,是在经济与性交换原则下的人性,是性别社会里秦一星男性们的人性。他也提到了柳依依对帅哥动心的人性,但处于如此经济地位的女性便不能展现自己的“人性”了,柳依依们的人性因处于对秦一星们的经济和情感的依赖,缺乏独立和拼搏的勇气只能没有了“人性”。她的仅有的“人性”便被锁定在对秦一星陪伴时间的要求上。“这个周末的晚上,秦一星在康定呆到十一点钟,还没有走的意思,柳依依在被子里推他说:“你今天怎么这么晚?你走吧,不然她要骂人了。他说:“今天不回去了。”柳依依不胜惊喜,说“西边出太阳了?”心里高兴得乱七八糟。这就是柳依依们被践踏被扭曲后的人性的真实写照,作者的心理刻画可谓不动声色,入木三分。
然而,秦一星们的聪明之处也在于对人性的“身体”欲望的洞察。当周珊发现了秦一星与柳依依的事情后,秦一星暂时睡到了柳依依那里。柳依依把秦一星抱得紧紧的,腿勾住他的腿说:“她不要你,我要你!”这两年多来,她没想过要妨碍他的家,她觉得那是不可能的,现在这不可能的事情竟然有了可能。秦一星侧了身子,用胸顶着她的胸说:“你真的要我?你不怕我?”柳依依说:“我怕你?”秦一星说:“过那么七八年,我就五十岁了,做什么都做不动了”。柳依依说:“做不动就不做”。秦一星说:“那时,你才三十出头,我吃不动你了,我不怕?”……柳依依说:“你这么不相信我?”秦一星说:“不怎么太敢相信哪个人,只敢相信人性,可人性又是最不敢相信的。”
当柳依依发现秦一星不再那么需要自己的时候,她去找阿雨倾诉。阿雨说:“男人在关键时刻都是自私的,你不能去设想他会为了你而不自私。这年月做个女人是越来越艰难险恶了。当欲望的眼光中女人的有效期就那么几年,十年吧,剩下的就是垃圾时间了。”阿雨又说了西蒙·波伏娃和萨特的例子:“她一辈子不结婚,跟着一个男人,孩子也不要……这个男人不断背叛她,连她的学生都引诱过去了,她还跟着那个男人,那男人死了,遗产都没给她,不承认她是自己的什么。这个脸丢得太大了。这也叫爱情?她的忍耐真是感天动地啊!自由吗?自由……,以后哪个男人跟你谈自由,谈个性解放,那不是什么好话,你要尽快离开他,要快,要快,好男人不会那么说话。”
十二点多钟,柳依依回学校去。有个男生在黑暗的角落里唱着“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她忽然觉得这歌非常残忍,“谢谢你给我的爱,陪我走过那个年代。”一声“谢谢”,小芳的青春就被抹杀掉了。接着柳依依的思绪和作者的感慨渐渐融汇在一起。男人们只要女人的青春,就像吃菜,只吃那点菜心。他们发明了很多说法,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不管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爱情是一段一段的,每一段都是真的,自然法则;给爱情以自由,而不是枷锁,对男女之间的事情要有平常心,结果并不重要;结婚证不过是一张纸,婚姻压抑人性,这些屁话都是说给女孩听的,一旦你没了青春,连这些屁话都没人跟你说了。……面对真实是很残忍的,回避真实却比残忍更残忍。地老天荒还是曾经拥有,还是一个女人幸福和不幸的分水岭。那些以人性名义发出的声音,其实都是男人的声音,欲望的声音,从男人欲望的立场上看,这也是人性的声音。他们的愿望就是人性,你不接受是不人道的。是人性……
于是,整篇小说中都是揭示了欲望,身体与激情的人性。夏伟凯对柳依依居然能忍耐三个月的身体性接触感到惊讶是因为对身体的欲望;之后与“宝贝”的上床是因为“宝贝”身体的新潮与招摇;别墅里上演的一夜情是身体的诱惑。秦一星与柳依依的交往是因为看见她的身体与众不同,一扭一扭的好像在倾诉什么。而两人短暂的相处必定是一次次激情的表演,只要能表达欲望与激情,餐厅包厢也可以。苗小慧一方面满足青春身体的需要,一方面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带着欲望和好感走入婚姻;阿雨利用身体和男人的欲望换来经济的满足和升职。“不谈爱情”成为这些知识女性的潜在的提醒和理性生存的法则。
男男女女都在欲望的城市内表演身体的激情,“地老天荒的神话也许只属于 耄老者和皓首穷经的时候,只要身体还在动,只要钱袋还充实,便会有飞蛾扑火的身体栽入一个个男性的双臂。欲望也提升着宋旭升们的身体和激励着他们的奋斗,为更多的欲望生产可以倚靠的男性的身体,也生产着一个个周珊们的怨恨女性的悲哀。
这是感性缺乏理性的引导,身体丧失灵魂的坚持时必定出现的人性的沦丧。这是对性别社会中男性欲望的无情揭露,更是对女性独立自主精神遗失的嘲讽和无情鞭挞。
二、博奕的复调结构
整篇小说在三个知识女性的情感生活经历中构筑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情节旋律和回旋往复,迎拒相间的博奕复调。
复调是音乐奏鸣曲的一种形式,伟大的音乐家们利用不同的音乐元素组成不同的旋律,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把各类相同、相近甚至或相反的音乐单位重叠,往复,形成多声部的共鸣、协奏,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而使音乐乐章内涵丰富,能调动欣赏者复杂的人生体验和审美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巴赫金是把音乐复调结构融入小说研究的最完善的复调理论研究者。本小说作者阎真先生则对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有独特的研究,又加入自己独创的博奕形式,因此小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复调博弈特色:
三个女性对不同的情感人生道路的选择而形成的情节张力间的横向博奕复调
柳依依的生活是从青涩的对爱情的憧憬和信仰开始的,她是“性本善”亦即“爱情是美好的”的信仰者。家庭的禁欲式教育,父母对她步入爱情生活的谨慎的如临大敌的态度等家庭背景和她所受的教育一起形成了她对身体的慎重和看护的态度,把身体作为其爱情信仰的载体,认为一旦有了这种“献身”,便是对爱情最庄严的承诺和圣洁的仪式与典礼了。因此她与其早“曾经沧海”的恋爱对象夏伟凯是有着绝对不同的爱情与身体的态度观的。在她与夏伟凯几经“沧海”之后,才慢慢发觉“爱情”的苦涩与庸俗。然后在断断续续的觅偶与求职以及对生活的全盘安排考虑中渐渐与世俗合流,投入了秦一星的怀抱,用自己几年的青春镶了这位成功男士的金边。换来的是研究生的文凭和几年的空虚的等待、激情的表演和对男人的依赖。几经挣扎后才下决心嫁给了追她几年的宋旭升。从“养尊处优”的情人生活开始进入现实婚姻生活的打拼,然后宋旭升的努力逐渐变成了新的秦一星,她则变成了周珊似的怨妇,女人的悲剧性命运的循环在她身上重演。而她的同学苗小慧则作为另一种豁达的既享受青春,又权衡利弊获得现实婚姻的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与柳依依相伴始终。她似乎一进入恋爱季节就懂得“爱情不过如此”,因此她一边与初恋的樊吉进行身体的旧情恋爱,一边同时与几个新欢打得火热,换来生活的享乐和减少生存的压力,并且毫无内心的愧疚,郁闷。
柳依依每次情感的受挫,便是苗小慧出场的最佳时机,她的谈话一次次挤压柳依依残存的一点点信念。苗小慧的经历和言辞是对柳依依的生存的写照,也是她所代表的现实生活之一种对柳依依的影响、拉拢、号召、感染与压力,在潜移默化中,在柳依依与之博奕的拉锯战中,红绳在缓缓地向苗小慧方移动,并渐渐靠拢,最后都成了未被时间留住的中年妇女。
阿雨则是柳依依失恋后进入职场后同住一宿舍的生活女伴出场的。如果说柳依依的寂寞无聊,爱情对象的缺位,信念的动摇是她投向秦一星的怀抱的主观因素的话,阿雨的一次次理性剖析和言传身教则是催化剂,把柳依依掷入了青春的市场价值实现的大潮。
如果柳依依是堂吉珂德式爱情真理和信仰的知识追求者,苗小慧和阿雨则是摩菲斯特般的阻拦者和信仰的破坏者。好人不配有好命运的西方悲剧思维在这里表现得很清晰。柳依依的懵懂,苗小慧的娴熟,阿雨的生活历炼和理性使三位女性的出现呈现丰富的人性层次和情感内涵,构成了一组不同信仰的知识女性的三重个性风格的合奏的复调色彩。而出场的时空安排也使情节此起彼伏,使情节发展和柳依依人生的成熟(如果说是成熟)情感生活的变化有着内在的契合和律动,正如叔本华所讲的关于“理念是常居的形式”一样,使内容形式凝结成一种和谐的复调节奏和旋律。
柳依依在与苗小慧、阿雨的对情感生活的不同感觉理解,坚持、争辩、挣扎、默认的心灵与生存的博奕进程中,她渐渐被融化瓦解,从而最终与之合流。然而在选择婚姻时她仍残存着的一点爱情死灰也被宋旭升的“计前嫌”捻得灰飞烟灭,她面临的是对爱情选择和婚姻价值观的重建。
柳依依自身的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博奕和爱情信念的全程博奕通过作者细致微妙的心理剖析和描绘她与几个男士的情感经历而呈现出波澜起伏的曲折状态和温婉中的忧郁绵长,尖锐的刺疼而不见血的心灵惨烈的基调。
在初恋中她对肉体与灵魂合而为一的信念的执著,使她在生理的热烈反应和夏伟凯的百般哀求中让身体保持封锁的状态而拒绝对方的进入。她心灵的博奕在夏伟凯的一次次以爱情的名义的要求中日趋激烈,心灵对身体的防守经历,由神圣清高、庸俗丑陋的感觉到最后没什么感觉;情感状感则历经羞怯、抱怨、 担忧、失落、晕乎乎、热烈、焦虑的历程;身体的接触从坐上夏伟凯的单车手指抠着他皮带的温热接触,到夏伟凯的搂抱,从唇到一直往下的身体的进攻。场景的幽暗、河风、野草、月光的朦胧一起烘托出柳依依在捍卫自己身体与夏伟凯进行博奕的环境的险恶和心灵的紧张。面对夏伟凯的步步紧逼,从学校到家里,又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国庆外出旅游的小旅馆,夏伟凯终于完成了对柳依依的身体的占据,柳依依至此从博奕的强者转为弱者,开始了对身体爱情的缠绵和防守,却最终被一开始就耽于对肉体的欲望盛于对精神领略的夏伟凯贪恋新欢“宝贝”的身体而推向了爱情的深渊。柳依依对爱情的纯粹的理念在与夏伟凯的绝裂后遭到了致命的一击。她渐渐开始领略苗小慧所讲的“爱情游戏”即是对身体的放逐。爱情的世俗化面目开始呈现在她面前。柳依依对爱情信念的博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爱情的结果是伴随婚姻的归宿,婚姻是位于现实社会生存的依存之所,要舒适、有地位。于是她开始了和金融系博士郭治明的交往。其若即若离,当苗小慧说:“感觉能当饭吃?”她“幡然省悟”后再去找博士,却已被同寝室的同学抢先一步。
柳依依爱情信念博奕的第三个阶段是对秦一星的依赖。在爱情与世俗的婚姻均暂时无望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做有好感的秦一星的情人,以阿雨的教导为指针,不浪费青春的经济价值。当柳依依带着仅存的一点对爱情婚姻合一的微弱的希望灯火进入现实的婚姻后,而宋旭升的背叛彻底宣告她爱情信念的崩溃。这是身体欲望化,成为爱情主角的时代的悲哀;是男女爱情信念随着青春、肉体衰老丧失的过程;也是没有找到爱情的婚姻在权宜之下被时光淘汰出局的必然归宿。
女性与男性爱情价值观的博奕。
女性正如柳依依们所说,爱情是她们的全部,青春的付出决定了她们一生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尽管柳依依、苗小慧、阿雨等都对爱情婚姻有不同的态度和处世方式,但她们潜意识里都把爱情婚姻,作为了人生的全部。尽管阿雨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不肯屈就的内心深处也是对其有着过高的期待,最终导致以决绝的态度放弃对将就的屈从,而走向雄性竞争的领域,在束之高阁的悬置中寻找理想的婚姻。但她的不肯真情的付出和对男性情感的亵读也是造成她现实的情感生存困境的原因。苗小慧则信仰“随大流”的婚姻生活观,她很能入乡随俗,对婚内婚外情感的变异坦然受之,只要有一个合法的安乐窝栖息就行了。因此在共同的爱情价值观内,即婚姻决定女性的一切中,她们又存在着以上具体的差异性。
男性则把婚姻爱情看作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是他们广阔世界的一个部门或一个领域。他们能在此领域之外的其他行当中觅到类似的乐趣:如职业竞争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乐趣、交往的乐趣,甚至观光旅游、思维的乐趣等等。爱情婚姻只不过是他们人生大树上的一处枝桠。因此他们“有一段段的爱情”之说,有“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之说”。他们精打细算,用自己的成功换算成的钞票购买少女的青春,用市场经济规律来衡量情感的价值,他们让“少女青春来镶他们成功的金边”。一旦经济关系不存在了,对对方的感情也自然消失了,尽管身体的生理反应也偶尔勾起他们的怀旧,但决不像柳依依们的那种缠绵悱恻。男性一旦决定撤离,便丝毫不留任何余地。这也是两性差异的具体体现吧。也是社会赋予男性沉重的家庭事业重任的自然反应。因此,在对待婚姻爱情上,男性的经济理性要高于审美的情感性。当然如果经过道德伦理的过滤,也许他们会少一些市场行为而多一些审美行为与责任和义务。所以男性是现实的,他只对当下负责,对情人也好,对家庭也好,当下的此在的生存状况便是他最现实的态度,譬如秦一星对柳依依的态度,对周珊的态度的变化;宋旭升对柳依依婚前,婚姻内前后阶段的不同同样如此。因此浓厚牢固的现实基础也许能延长爱情婚姻的有效性。女性注定为自己的婚姻幸福作终生的长跑。男女婚姻价值观、人生信仰的博奕将伴随婚姻爱情的始终。尽管小说没有用理性的语言阐释婚姻价值观的不同,但男女双方具体的对象和行为已形象地渗透出了二者博奕的信息。
因此整部小说作者以阴郁的柔和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当代某类男女知识分子对爱情婚姻生活的不同态度的现实生活图景,情绪和氛围是低调而忧伤的,尤其对女性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出路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悲观的展望。同时再现了婚姻围城内外的种种情感生活景观,对性别差异而导致的信仰价值的不同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对时代氛围的阴暗面作了无情的展示。即使时代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也许正行驶在泥沙俱下的浊浪滚滚的一截,但在鱼目混珠中也许有真珍珠的闪烁。缺乏与之对抗的正面人物的塑造也许是小说颇为遗憾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