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生态扶贫”概念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
 
更新日期:2019-09-03   来源:改革   浏览次数:30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生态补偿的理论来源一般意义上而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地减少贫困非常重要,但根据环境库兹涅佐夫曲线理论,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是减少贫困提升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来源
一般意义上而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地减少贫困非常重要,但根据环境库兹涅佐夫曲线理论,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是减少贫困提升地方经济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而恶化了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抑制和扭转往往需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以目光短浅的政策制定者为了达到所谓经济发展目标,生态保护的往往会放到次要地位,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管理者而言,过于粗放的发展模式的引进往往做成了取得部分经济增长成就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且因为贫困人员缺乏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和动力,最终生态也开始退化。以上的论述引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扶贫和生态保护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体,扶贫是解决生态环境的关键,而要解决生态问题,提升居民收入也是重要环节。
生态扶贫正是基于此,寻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通过社会性手段使得贫困问题得到最大程度地缓解,同时也维持了自然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延续。同时,从现有扶贫实践经验来看,单一的生态治理、扶贫难以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后稳定性。因此扶贫与生态保护应当协同考量。随着技术理念的发展进步,消除贫困因应视为生态保护的部分内容,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到扶贫的实践中,统筹扶贫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利益权衡和共同目标。
(二)生态扶贫概念的辨析
准确理解生态扶贫的概念是准确选择运行模式、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并取得预期目标的基础,因此梳理生态扶贫文献,准确理解生态扶贫的概念是本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上个世纪实施生态扶贫战略以来,关于生态扶贫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者在分析贫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生态扶贫实施经验,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概念。沈斌华(1999)最早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他认为所谓生态扶贫是指从本地出发、发展地方特色生态产业,这样的定义显然太过于简单,并未涵盖生态扶贫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杨文举(2002)对这一概念进行更为系统研究,他认为所谓生态扶贫是指在既定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凭借可能渠道提升贫困户生态保护意识,通过改善环境,生态平衡,依托现代农业、工业和信息业等科技知识,大力发展生态化产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对这一概念的界定还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所谓的生态扶贫是指从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变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使得的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这一定义对以后的相关研究产生广泛的影响,以至于近些年仍有部分研究沿用这种定义,并且不断扩充和发展生态扶贫的概念,尽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扶贫的概念进行完善,但是生态扶贫的内在逻辑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生态优先的概念仍然成为理解生态扶贫的关键。结合众多学者、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定义,本文认为所谓的生态扶贫是指:以保护和提升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为起点,在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生态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为主要途径,以提供生态服务、产品为主要途径,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生态保障体系,为贫困地区生态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途径,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一种扶贫途径。
根据以上的定义可以发现,生态扶贫的实施主体为政府部门,客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态扶贫的物质基础也即是完善的生态产品供给及生态系统可持续,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是生态扶贫的最终目的,并且这一扶贫过程需要长效、稳定的生态补偿制度来给予的保障,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达到脱贫致富和生态改善的双重目标。
(三)生态扶贫的基本特征
生态扶贫并不单为扶贫工作进行,而是建立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基础上一整套的生态保护与反贫困的系统工程,因此生态扶贫应当具有生态意义上、经济意义上以及系统意义上的特征。
首先,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是生态扶贫的生态特征。在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环境红线的约束下,生态扶贫就是从构架完善的生态系统出发,进而获得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打造生态友善的产业类型,实现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所以生态扶贫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态友善,这也应该是生态扶贫必须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其次,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生态扶贫的经济特征。合理持续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妥善持续利用已有的生态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避免出现所谓的“生态资源诅咒”现象,将生态资源转换成经济发展的资本要素,赋予贫困地区的群众将生态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权利。
最后,健全的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扶贫的制度特征。我国部分贫困地区同时面临经济贫困和生态退化双重风险的威胁。所以建立生态扶贫体系以环境治理为目标不仅会产生较强正的外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当地居民对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贫困。所以对贫困地区生态资源的维护成本的补贴,是消除地方贫困、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被认为是消除地方贫困的重要制度保障,当然也是生态补偿的核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不仅是农户生态保护成本的肯定,也是有效提升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生态扶贫”概念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

下一篇: “生态扶贫”概念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