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是基于主体功能区和精准扶贫的综合性中国特色扶贫模式,既有生态修复和保护,也基于生态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所形成的基础性扶贫,但是我国幅员广阔、地方政府间具体发展情况有非常大的区别,有的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是市场化不足,有的贫困地区生态资源贫瘠,所以不同地区生态扶贫工作重点应有所不同,重点针对整个生态扶贫体系中薄弱环节。
针对生态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而言应当将更多的资源放在生态产业发展层和服务层的建设上来,立足本地富足的生态资源,以生态服务、产品消费市场建设作为支撑,生态补偿机制、社会资金的引入、生态消费市场的培育以及生态产业基金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于此同时应当把提升当地居民致富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抓手,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生态资源市场的开发,包括建立相应的产业扶贫资金为当地居民进行种植、养殖和发展服务业行为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一方面培育市场对生态产品和服务需求,一方面借助于当地居民的生态产品、服务的生产行为,共同推动当地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针对生态环境贫瘠地区而言,当地政府的生态扶贫工作重点应放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即是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工作内容,然后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最后着手生产产业建设工作,培育本地生态产业然后以此为基础,辅之以生态移民的手段将生态贫瘠地区居民转移到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这一过程相对于前一阶段而言比较复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上级政府应当加大对于这些地区生态补偿和修复的财政资金支持,补贴时间也应当延长。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应该提升当地贫困群体主观参与度。因为从个体发展的角度促使生态扶贫向更高层次迈进,从提高参与度、提升反贫困技能培养、增加经济增长福利分配额度等角度,真正将生态扶贫的实惠落到贫困群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