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实质
 
更新日期:2019-09-03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1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认同一词来源于德文identitat原指身份证明之意,精神分析学派将这一概念运用于其自我防御理论中,S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自我将环境中的现实对象与本我

 
“认同”一词来源于德文“identitat”原指身份证明之意,精神分析学派将这一概念运用于其自我防御理论中,S·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自我将环境中的现实对象与本我对满足需要之物的想象相对应的过程。”即用认同这一概念来描述“个人通过接受模范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的趋向。”①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别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认同概念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承认、认可和赞同;二是自觉地以所认可的对象的规范要求自己,按所认可对象的规范行事。即认同是在与他者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有认识同化之义,对某一现象理念、价值观及规范规则,承认认可并且自愿地按其行事。显然,这里对认同的理解主要是指在个体的层面上进行的,类似于吉登斯所说的“自我认同”的概念。②
有学者提出“价值认同”且倾向于在社会层面上探究,其作为社会共同体(民族、国家等)的认同现象。对于价值认同,也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还有学者认为,价值认同即是指价值主体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以顺应社会价值规范的过程,它体现出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的一种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显然,尽管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界来理解认同及价值认同,但应该肯定地其作为一个过程,它是价值主体之间通过变化着的关系(对话、交往、混乱)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结构获得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的过程。
其实,不管何种类别或层面的认同,“当人们在确立自己的身份感的时候,他又总要受到一定的利益需求、情感和信仰等问题的影响。进一步说,人们总是认同那些与自己的利益、情感和信仰相一致或相近似的东西。利益、情感和信仰影响着人们对‘他者’的评价问题,这就注定了从一开始人们的认同就是一个价值问题。因此,认同说到底是对人的意义感的重新定位和评价的问题,是一个价值认同问题。”③对此,鲍曼说:“个体没有现成的认同,认同需要个体自身去建构并为之负责;换言之,个体并非‘拥有一种认同’,而是面临一项长期、艰辛、永无休止的同一化的任务。可见,认同是结果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结果强调形成的自我以及与他人联系的一种状态。作为过程指经过与他者的比较、鉴别从而形成联系的行为和过程。”④“人的头脑就像一把竖琴,所有的琴统都一齐震动;因此,感情、冲动、推理以及称为理性推理的那种特殊的推理,往往都是单独一种心理体验的许多同时发生的、互相混合的方面。”⑤并且认同不是主要靠外力强制形成的,而是人们内在本能的一种自发的反映,这种反映或感觉是人们自发意识的产物,是人们自觉自愿发生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和内容具有政治性和人文性及价值规导性的特点,其教学目的和内容内在地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将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等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且努力达到论理而不说教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主体是大学生,其教学目的即如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去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德性灵性、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尚善的人生价值取向。高校政治理论课与一般自然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着明显区别,后者所研究的是自然现象,要回答的是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是怎样的”,这也包括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教学目的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认知和接受,更多是“智”教育与开启;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着眼于人的心灵世界的启迪、美好健康生活方式的建构,尤其是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从而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心智和精神引领,它不仅需要大学生接受和理解,更注重其自身感悟、思考且践行。即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法律规范也包括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文素养等规范与观念的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古人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⑥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内化接受并进一步将教育内容外化付诸于行为。这是一个受教育个体自我内化的过程,它的结构包含四个方面,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情意行”过程。个体只有在自觉接受外界的教育信息,并愿意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后,在情感的推动、信念的支撑和意志的坚持下,才能成功地将内化的正确认知外化为良好行为。我们将上述过程的完整发生定义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广义上看,其价值就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教育促进大学生价值认同,因为当代大学生有其独特心理结构,在大学生面临着重构的价值体系生态中。大学应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予以他们提供正确的“参照系”,以超越自我本身及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的困境。从目前价值认同困境的本质来说,通过价值观教育促进价值认同也是可能的,其原因为认同的问题并不是一般性的意义缺失、价值失范等精神危机问题,而是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困境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处于“自发”状态而导致的,因此,在急剧变动的社会中,大学生实现价值认同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并且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且富人文色彩的价值观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实质

下一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实质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