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提倡“文本特质教学”。“文本特质”,指文章外在或潜在的、区别于其他文章的、能够被学习者感知和迁移的性质、品质和特色等。文本特质关注的是写作笔法和技巧,或文章体裁,或观察视角,或选材方法,或表现手法,或语体风格,或作者文气……“文本特质”概念的提出,是对通常“写作方法”说法的一种拓展、超越。它将语文教学的视野由“纯技术”的圈子拓展到广阔的天地,有效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者并非对知觉范围内的每一项信息给予平均注意,他们往往对直觉范围内特别显著的特质给予特殊的注意”。因此,为有效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将有助于“有效输出”的文本特质从书籍中“提取”出来,这样读者才有可能以较为经济的代价达成“阅读质量”。
1巧用“采蜜集”,抓取写作素材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又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作者一直提倡读书做笔记、进行摘抄;而“采蜜集”则将读书摘抄更为规范、明确具体地确定下来。
“采蜜集”包括四个方面,即好词、佳句、文章大意、阅读体会。小读者使用“采蜜集”,可以直接将书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如果觉得题目很亮眼,也可以一并摘录,学习好题目的结构,积累拟标题的技巧。就像建房筑屋时需要准备砖头、水泥,经由读书摘抄,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可以不断丰富。
但与此同时,有个问题仍然是需要厘清的。所谓的“好词好句”指的就是华丽的文采和辞藻吗?答案是否定的。华丽的文采和辞藻并非好文章标配,要把文章写好,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姹紫嫣红。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白,写文章首先力求准确,精准用词与表达,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文采才能锦上添花,否则就是为文采而文采,于凸显文章中心无益。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时如此引导,“采蜜集”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2进行批注式阅读,帮助含英咀华
“采蜜集”阅读体会部分,可以简单撰写读书笔记、个人感受,也可采用写批注的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写批注,引导学生自主对文章语言、结构进行条分缕析地分析和鉴赏,是储存语言资源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批注指导时,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形容词、动词、方位词、拟声词、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多个方面对语言组织进行评价鉴赏,可以具体采用感想式、赏析式、联想式、质疑式等批注法。例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关注到“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里,有两个感叹号;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想式批注:两个感叹号用得好,突出小法布尔抓到纺织娘的兴奋与激动,体现了他对昆虫的着迷。学生关注到课文第五段这个句子,“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报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提出句子中的动词用得好;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式批注:“放进”、“包上”、“装进”、“好好欣赏”等动词用得好,突出了小法布尔对甲虫的珍视和爱护,体现了他对昆虫的痴迷。有学生关注到文章对法布尔父母的描述。“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明明是写法布尔的文章,却花费笔墨描写父母的反应,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式批注:用大段文字写父母的态度,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以侧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烘托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写批注,进行文学鉴赏,直入文本,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阅读个性。如此一来,读书不再是被动的,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反而会成为阅读者的精神需求。
作者在指导批注式阅读时,有学生提出:“我平常读书都是窝在沙发里,不会拿着笔随时批注;而且做批注会使读书变慢,我就想一口气把书读完。”这是非常真实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闲适的阅读经历,却不利于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因为小读者一心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却忽略了对书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咀嚼、鉴赏,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不足,从书中吸收到的有助于写作的“营养”就要打折扣了。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随文批注,含英咀华,不失为一种获取“文本特质”、丰富写作素材库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