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金融学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更新日期:2019-09-05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2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金融学课程专业知识框架庞杂,教学内容覆盖广泛且与其他学科基础知识联系紧密,既包含一般理论性知识又包含实务操作部分的内容。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注

 
金融学课程专业知识框架庞杂,教学内容覆盖广泛且与其他学科基础知识联系紧密,既包含一般理论性知识又包含实务操作部分的内容。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4]。教学中,针对金融行业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不断加快的特征,金融学课程的方案设计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和时时更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介绍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和金融动态,满足学生对金融行业新变化、新动向的学习需求。具体的改革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实务化
金融学知识内容覆盖广泛,是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相关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针对民办高校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础业务和基础管理岗位的就业特点。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面面俱到的纯理论授课方式,简化或舍弃晦涩难懂的金融概念、金融学原理和冗杂数学公式推导过程,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授课内容。授课整体过程宜采用相对平实的语言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可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市场热点问题讨论部分,并结合相关金融机构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业务操作流程共同讲解,做到理论与实务穿插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2)教学过程去中心化
现阶段,民办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过程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呈现。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则被边缘化。从知识传授和课程节奏把握的角度分析,传统授课模式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教学模式,确有其独到的优势。但单纯地把教师和教师讲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和课堂的驱动力往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是因为一方面单一教学风格和千篇一律的授课形式难免令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机械教学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缺少参与而变成一种客观存在。教学过程去中心意味着,一是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进行头脑风暴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鲜明化。二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教师对学生的“受权”或“让权”,由学生自己实际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程体系扁平化、层次化,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3)教学对象分层化
目前国内多数民办高校的金融专业教学都存在以“唯分数论英雄”等“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利用分数检验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师采用的一种常规教学手段。但面对高校学生日趋性格多样化和就业目标差异化的特定事实,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方案设计时应注重对教学对象的细分,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大多数民办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预期是到金融行业相关企业实现就业。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群体的课程安排应尽量贴近他们未来从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对于另一部分有意愿升学和继续深造的学生,课程安排设计中仍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理论学习内容和深度。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金融学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下一篇: 金融学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