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新生面临的困境
 
更新日期:2019-09-10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3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导引课是新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但必须通过学生融入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激发新入学管理类本科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且提高管理

 
导引课是新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但必须通过“学生融入”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激发新入学管理类本科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且提高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的是,管理类新生导引课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一) 目标设定
尽管已经经历了多年的高考改革,绝大多数的中国高中学生面临的评价标准还是考试分数,导致的结果是以标准答案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大学是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或者说是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原本的一元评价标准变为多元,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规划出建立在个体认知基础上的自我目标。
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范围广、技术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缺乏信心。这就更加要求学生要建立人物标杆、行业目标或者职业规划,有了这样的目标指引,学生就会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学业,并不断从完成每个阶段目标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与之相反的学生表现是,空闲时无所事事,课业紧张时顾此失彼,成绩差时则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妄自菲薄,成绩好时则沾沾自喜。
(二) 心理调整
大学阶段也是一个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转折期。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门,进入集体生活。大学阶段除了必要的基础课,学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需要填补,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身心健康问题,尽管各高校都设有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经济资助、心理健康等指导与支持服务工作,但往往要么过于抽象宽泛,要么等到出现问题之后才会被启动,缺乏防微杜渐的能力。
事实上,学生中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他们或者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是羞于启齿,很少有人直接求助于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笔者在担任导引课任课教师的短短几个学期中,就遇到了多起事件。例如,某生念兹在兹地考插班生(转入重点大学的考试),独来独往,上课迟到,成绩平平;多生沉迷物理(其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问题的外显),贬低同学无知,能背出成堆的晦涩名词,却甚至无法解释清楚一个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 学习方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大学新生需要面对的另一个困难问题,每一位新生都已经知道大学的学习不再像高中一样。尤其对于管理类学生,需要他们掌握的知识量之大远远超过许多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很多问题的理解是超出教材的范围的),而且即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背熟了,却仍然不能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加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看上去模棱两可,考察的是思辨能力。在工商管理类的教学中,这类问题大量存在,而且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面对繁杂的教学材料,大多数本科新生都表现得无从下手。
新生要在第一年适应从高中到大学教学方法的变化,从被动学习状态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将以追求好成绩为主的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以求知为主的内在学习动机 。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新生面临的困境

下一篇: 大学新生面临的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