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管理类新生导引课教学方法与实践
 
更新日期:2019-09-10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职业目标与自我认知问题引导式的自我介绍作为新生,自我介绍不可避免,但是介绍次数过多,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也失去了自我介绍的本意。通过其他

 
(一) 职业目标与自我认知——问题引导式的自我介绍
作为新生,自我介绍不可避免,但是介绍次数过多,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也失去了自我介绍的本意。“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因此,管理者首先要能够具备清楚表述自我的能力;其次要锻炼对环境的感知和分析能力;最后拥有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形成概念的技能。导引课上的自我介绍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结构的方式加以引导。例如,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一是讲一个与自己名字有关的故事;二是高中时对大学生活最主要的想象是什么?现在怎么想?三是告诉大家将来想进入的行业和从事的职业?为什么?
这个活动除了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而且增加了个性化,不但让其他同学更容易记住他(她),也给了讲述者一个观察周围环境与自省个人特点的机会。
(二) 企业目标的理解——商业模型的定位
企业获得收益的前提是实现顾客价值,商业定位的重点不是顾客、不是需求,因为顾客和需求都可以改变,而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客户交易。管理类大学新生锻炼识别企业商业模式的能力,可以从商业模式获取价值的阶段入手,发现和学习设定清晰、独特和一致的价值主张,这是企业商业成功的关键。学生往往没有意识到或者缺乏以上逻辑的训练,只会从单方面进行评价。导引课上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形式多样的学生日常熟悉的商业模式,例如奶茶店,要求学生亲自去观察、去感受每一家奶茶店的特色,要求他(她)们从整体和局部分别说明自己喜欢或讨厌的方面,讨论商品的价格,提问“如果你开一家店,会更重视哪些方面?”
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在熟悉校园周边环境的过程中理解商业模式,重点是商业定位的意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从企业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三)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理性决策与直觉决策
没有社会经验的管理类新生,往往过高或过低估计管理学理论与知识的作用,或者自负地认为学过管理学就可以做管理者了,或者自卑的认为管理者距离自己太遥远,管理学没有用。管理教材上讲:管理具有艺术和科学二重性,但理解这句话有困难。
导引课上选择了一个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的案例——“选拔人才,靠算法还是直觉?”。案例分小组进行,回答问题分四步:没有看过专家评点;看过专家一的评点;看过专家二的评点;看过专家三、四、五的简单评点后的案例分析综述。教师尽量不针对学生的具体回答作评价,但是可以对统一存在的思维问题作出提示。不出所料的是,学生们初期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用算法还是直觉(算法相当于科学,直觉相当于艺术),而忽视了这个管理问题的本质——选人。
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管理问题,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限定于某种方法,管理者要明确问题目标,综合采用各种科学、经验、直觉等方法,以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为最终目的。
(四) 沟通促进理解——单向与双向沟通
适应集体生活是大学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沟通能力是协调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技能,促进有效沟通,可以通过强化表达、提高“听”能力、增加反馈等多种方式。
导引课上设计了猜词游戏,用以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班级分为A、B、C、D四个组,A、B组对抗,用单向沟通方式(即猜词的同学不能提问),C、D组对抗,用双向沟通方式。对抗组分别给对方准备十个难以表达的词语,描述词语的学生必须描述词的整体意思而不能拆字描述,不得在描述中使用被猜词中出现的字。用时少的组获胜。
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至少三次机会理解沟通问题。游戏前,给对抗组设计词语,从自身出发找出难以表达的词汇;游戏中,描述词汇和猜词的同学不断体验彼此的困难,想办法克服;游戏后,对单向与双向沟通和难猜词语的总结,发现沟通中编码、解码过程的异步性以及反馈对沟通的作用。
导引课最后的书面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活动提供了每一位学生难得的自省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停留在课业的表面,描述每一活动的具体过程及自己针对性的感受;个别学生则能够提高到掌握学习或思维方法的高度。把那些优秀的总结论文反馈给其他学生,无疑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管理类新生导引课教学方法与实践

下一篇: 管理类新生导引课教学方法与实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