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企业声誉研究评价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国外的学者对企业声誉的研究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归纳出国外企业声誉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和演进规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总体脉络来看,国外经济学者们对于企业声誉的关注,起初是由于企业营销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众多的学者展开了对企业声誉的研究。但随着可持续性经济的研究和发展,国外经济学者们开始主动关注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声誉问题,从而也就带来了企业声誉研究的兴起。国外学者们对于企业声誉的研究历经了兴起、衰落再到回归的曲折发展,这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程表明了企业声誉是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都难以避开的主题;另一方面,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外企业声誉的理论基础融合了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综合体。研究方法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科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从理论分析到综合评估,逐渐发展为实践性更强的实践研究。研究主题仍比较聚焦于企业声誉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最近几年,关于企业声誉的研究领域逐渐实现了扩张,不仅关注声誉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价值提升作用、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等领域,也涉猎全球化和区域化、社会、文化、制度、可持续发展等全多个领域,引发了声誉经济、金融声誉、品牌效益等其他热点领域的转向。研究尺度从宏观角度研究静态的理论分析,发展为微观角度研究消费者与企业声誉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研究对象由关注宏观的大众类型企业,转向研究家族企业和跨国企业。国外企业声誉的理论分析研究存在多种局限,如缺乏实践性、研究主题狭窄以及受重视程度不足等。国外企业声誉的研究目前面临的这些局限性,影响了企业声誉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造成了声誉研究至今仍不是企业管理研究的主流方向。
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外对企业声誉的研究同样存在局限性。国外企业声誉中的研究过程经历了兴起、衰落和回归的阶段,这个过程也是经济学家们重新认识企业声誉的过程。要正视国外企业声誉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局限性一方面来自于经济学家们的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学科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国外企业声誉的研究缺乏实践性。与经济学和营销学相比,关于企业声誉理的研究问题更加抽象,是将社会问题抽象化,结合空间和经济关系而展开的研究。因此,有关企业声誉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的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差距,应用性就较差;其次,国外企业声誉研究主题狭窄。以Doreen Jakob 和 Pedro Marques 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企业声誉研究存在单纯的用理论解释当前企业的现状而不是提出解决的意见;最后,有关企业声誉研究在企业管理研究中受重视程度不足。传统的经济学和营销学一直对企业声誉研究存在偏见,企业声誉研究在企业管理研究中一直不受重视,传统经济学者一直认为企业声誉研究缺乏实证分析,解释力也不强,大部分高水平经济方面的学者没有将精力放在这一领域。这些局限是国外企业声誉研究领域进一步向现实前进探索的主要阻力和挑战。然而,随着企业声誉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的回归,企业声誉的研究本身也开始关注人文视角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性较强的领域,这些局限正在被国外经济学者们逐渐克服。
(二)国外企业声誉研究展望
国外企业声誉的研究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也几经变化,但是国外企业声誉研究的总体发展发展脉络十分清晰。在早期,正确区分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之间的差别,给如今企业声誉的研究打好了理论基础,这一时期的研究将企业声誉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平等的主体,探讨了为什么需要研究企业声誉,回答了企业声誉对于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中期,将企业声誉的衡量方法,企业声誉的评价标准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回答了怎么样去评估,为什么这样评估,以及评估的现实意义等问题。现在,关于企业声誉的研究,开始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声誉的重要关系,消费者对品牌的观念与企业声誉的关系,跨国公司的国家声誉和企业声誉之间的联系,并将企业声誉和营销学的融合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不再仅仅研究一个现象或者一个学科问题,而是要研究企业如何实现企业声誉来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