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构建“党建+”的工作机制,要条分缕析,抓好关键环节。
一是要做好“党建+组织体系建设”。
宏观层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关键。 优质校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党委作为大学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学校治理的决策中心,谋大局、把方向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战略层面,必须突出党委领导是第一位的,校长负责是第二位的。党委领导既有对人的领导,也有对事的领导,对人的领导方面即管干部、管人才,对事的领导方面即负责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校长负责是战术层面的安排,要按照系统思维,落实党委领导,执行党委决议,全面负责优质校建设各方面的具体工作。
中观层面,在二级系院尤其是“一流专业群”建设所涉及的系院,要全面实行党政协同。基层党支部(总支)书记与系院行政负责人尽量双向交叉任职,建立健全党政沟通协调、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完善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议事决策的范围、原则、程序。专业群建设涉及系院,甚至可以考虑在建设周期内,单独设立党总支以加强统一领导,要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教学、科研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要做好“党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目标。“产教融合”、“基于诊断与改进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都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是高职优质校建设的逻辑起点之一,有了高水平的专业,才有高水平的院校。但是仅仅就“知识+技能”来谈“专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要把技术层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专业诊改也罢,课程诊改也罢,都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德育摆在前面,惟其如此,才能确保我们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符合党和人民的基本要求,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各试点院校在 “一流专业群”建设中,要对“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进行一并设计,并作为重要考核验收标准来执行。
第三,要做好“党建+驱动机制建设”。
优质校建设任务艰巨,必须最大限度凝聚建设单位各方面积极因素,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能实现预期目标。要建立调动全员积极性的驱动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 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强化政治思想教育,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引领师生加强对优质校建设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一是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引领。基层党建工作要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联系,有机融合。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优质校建设的成效,最终要指向学生,也要靠学生培养的质量来进行检验。每个试点院校,要把优质校建设的理念、措施、步骤等关键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宣传。作为“学的主体”,学生不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更不能置身事外,否则,优质校建设的目标将很难实现。高校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主动联系学生,组织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优质校建设, 让学生明了“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 体现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把学生党员作为党建的主体,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优质校建设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