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诊所存在必要性
中医诊所的定义在不同的法规里有所区别,广义的中医诊所可分为两类,即中医诊所与中医(综合)诊所。中医诊所是指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诊疗服务,以及提供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中医药治疗率100%;中医(综合)诊所是指以提供中医药门诊诊断和治疗为主的诊所,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中医诊所是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分级诊疗模式有中医师社区首诊模式、中医签约模式、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模式、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模式和中医医联体模式[4]。由于中医诊所扎根基层,能够满足群众基本的日常医疗服务,因此中医师社区首诊模式、中医签约模式和中医医联体模式都或多或少的需要中医门诊参与。可以说建设好中医门诊不仅能够缓解大型医院的压力,也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建设健康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2.中医诊所要求
目前中医诊所在遵守《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同时还应分别遵守《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与《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相关法规除了规定房屋与设备外,还要求中医诊所必须拥有至少一名具有中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或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至少满3年。按照三级诊疗的模式,中医诊所绝大多数医生应该是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满足群众基本日常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另外虽然相关法律并未要求开办中医门诊的医生具备自种、自采、自用地产中药材、炮制中药材甚至配制中药制剂,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开办中医诊所的医生为降低成本、提高药品质量、治疗疑难杂症而自种、自采、自用地产中药材、炮制中药材;开办中医诊所的医生还应该具有对病人是否需要在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的判断力,以及在医疗设备相对简陋的情况下对突发危急重病人进行初步应急治疗的能力。此外,中医诊所还肩负着为诊所服务范围群众提供咨询,科普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所以,开办诊所的医师在符合相应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掌握以上技能中的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