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搭建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社会服务平台
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整合校内优秀科研团队,联合有关企业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学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形成学校对外交流合作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借助这些平台,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学科的带动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学校其他特色学科进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另外,地方政府和主管科技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用人单位,应抓紧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信息数据库。这种信息数据库内容大致可包括合作单位、合作项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效益以及学生和科研人员等方面的各类信息。通过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信息数据库,使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各单位能及时了解彼此的有关信息和需求,根据所要合作的项目和内容,选择适宜的合作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了提升这种合作关系,还需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产学研各方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作出改进。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不断加强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2. 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类型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使得培养出的人才适合地方需要。首先,学校需成立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将地方和行业的人才需求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保障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及专业发展符合地方发展和行业的要求,避免学校在专业建设上的盲目性,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对口就业率。然后,针对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学校应该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增加与企业和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的专业和课程,比如: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等专业;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教务部门要对全校的课程进行彻底的综合改革,积极鼓励教师们进行探索启发式、自主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也要通过举办教学沙龙、教师教学会讲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采用专门的定制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专业教学、定制教学和企业实践为一体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行业提供高素质的定制化、专业化人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们的创新教学水平。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产学研合作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科学研究水平高、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师资队伍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使学生不仅收获知识,也可以从学习过程中受到启迪,领悟到创新的方法及其实现途径。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另外,学校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实践,通过真实的产学研结合,不仅能使教师们直接参与到企业最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也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教师进行知识交流,促进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进步。产学研结合也能促使高校教师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而通过产学研结合让企业共同参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项需要大力提倡的重要举措。
4. 完善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需要完善学校内部产学研合作的工作组织。可成立产学研领导小组,完善机构组织,配备专业化的专门人员,负责学校具体的产学研合作事务。另一方面需要改革学校内部考核制度,人事制度和科研评价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制度保障。学校应该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实际应用或科技成果转化等侧重点不同的工作进行分类评价,将这种分类评价通过学校行文的形式引入到教师职称评审中。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坚持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同等对待,将产学研合作项目及成果也纳入考评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率的考评,改变学校传统的重数量指标,轻视社会贡献的做法。第三是积极引导学校从事科学研究人员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努力解决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是鼓励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规定教师无企业挂职经历的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并将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和成果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
5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
一方面高校内部有关部门要对科技资源进行协同管理,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和国有资产管理处等部门要保持一致,要树立起以发挥大型仪器设备最大效益为目标的科技资源合理配置观,共同优化学校内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学校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间的藩篱,通过青年教师学术报告或学科发展大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科交叉,为学科交叉融合创造良好氛围;对校内的科研机构要加强考核和监督,定期检查各科研机构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对长期运行状况不佳且整改不到位的科研机构应给与取消,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间科技资源的有效衔接,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将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图书文献信息及科技成果资源等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实现高校科技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了确保共享平台机制的顺利运行,还需要政府部门实施相关政策,不断完善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8]。在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同时,高校仍应加大对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不断提升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也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