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
1.师德、师道、师道尊严之辩证关系
师德乃师道之本、师道之根、师道之魂;但二者也常常以兼包含关系呈现。实践证明:一个没有“师德”的教育工作者,无论其学术水平再高、管理能力再强、教学业绩再丰硕,其最终也只是一个“匠人”、甚至会渐变成可怕的、引人歧途的“罪人”。相反,古人云:“德高为师”。有德之人必可为人师;有“师德”之人必有“师道”。从这个角度讲,“师德”又包含“师道”。故,为师之道,必先养德;德高者为师,方能为“范”,才得“尊严”。
师道尊严是一种精神境界;它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家庭、社会、国家等多层社会关系;而其重点是指教育者的道德境界。也就是说师道尊严主要是指为师者,品德高尚,精于为学、传道并得到受教者认可、尊重、接受,同时受到家庭、社会、国家层面同等接纳并尊重的精神境界。
因此,重振师道尊严的原点当属师德养成。
2.行知师德是集古今中外师德之大成者
陶行知先生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教育家;是我中华融合古今、学贯中西而又一生困苦却不失教育之志的“人民教育家”;他“无私奉献”、“爱满天下”的教育家品质着实令人敬仰;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为了苦孩,甘为骆驼”的师道尊严堪为“万世师表”。
行知师德继承了我国自先秦以来的儒家“君子”修为(即修身)的特质,提倡教师要有“教育家的人格”修为。行知师德强调教师要做真教师,教师教学要立足改造社会、服务社会之宗旨(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行知师德摒弃了封建专制的师道尊严,吸取了近现代西方先进的、民主的师德理念(美国的杜威、孟禄等);提倡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提倡与学生共生共活,同甘共苦;提倡向学生学习;提倡“爱”的教育;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等等。所以由行知“真”教师观、行知师生观、行知人师观、行知教学观、行知创造创新观、行知劳动观、行知生活教育观等构成的行知大师德观是集古今中外师德之大成者,是教育工作者进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教育大业的必备品格。
因此,新时代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当务之急是养成师德,养成师德就得从行知师德养成出发。
(二)怎么做
1.用行知师德理论武装教育工作者
继承并发扬行知师德之生活教育思想
一位教育哲学家曾说:一切知识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百科全书”。行知生活教育师德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师要与生活打成一片;教育要济生活所需,要应生活之所变;教师要与学生共生活共教育;教师要教学做合一。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继承行知生活教育师德,用其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做到把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做到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教育工作者要定时定员定地点地组织并参与学生生活(情感生活、学习生活、文娱生活、劳动生活、游学生活等等)。
用行知“真”教师师德对标教育之言行
行知“真”教师师德认为:教育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而“真人”是“真”教师养成的。所以行知师德认为:“真”教师就是有真知、践真知、讲真话、存真心的热爱学生、团结学生与学生共生共活,热爱社会、改造社会、有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感的具有崇高师德修养的优秀教师。
行知师德“真”教师理念准确地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不是把人培养成“学而优则仕”的人,不是把人培养成为“读书做官”的人,不是把人培养成“人上人”;而是要把人培养成“人中人”、“真人”。
因此,对标行知“真”教师师德,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培养“人中人”、“真人”,即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人出发厘清自己的教育言行,明确自己的教育宗旨,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砥砺前行。
用行知师德“爱”的教育来润养学生
行知师德“爱”的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奋斗的源动力和内驱力,其核心是“爱满天下”。行知师德认为教育是爱力而不是武力,教师要用“爱”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这是行知师德的第一要义,也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新时代重振师道尊严的重要内容。
行知师德认为:进行爱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程、全域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情感、爱好等;从而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互动,达到润养的目的。
因此,新时代的教师要达到“爱生如子”的境界,就必须用“爱”来滋养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洗礼中成长,最终得以成人、成才。
行知师德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并发扬的还有太多太多;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做好行知师德的三大:生活、真、爱的教育,就于己、于生、于家、于国可谓功德无量了。
2.用行知师德相关著作熏陶教育工作者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献给教育事业的一生;其著作颇丰,着实让后世折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要努力吸取其养料,受其精华之熏陶,“士别三日”,是一定让人“刮目相看”的。诚如以下行知原著是可以反复咀嚼的:
《中国教育改造》、《斋夫自由谈》、《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行知书信》等等
同时,也可以直接吸收别人研究的养料,从而提升师德修养,如: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著《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
方明著《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泽虎、杨成、梅汉臣著《陶行知教育言论摘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罗维猛老师著《南有百侯——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读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吕德雄等著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
徐明聪著《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著《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周洪宇等主编《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共8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等等
行知师德的载体之一是著作,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先生的著作,以及后人践行先生理论生成的成果;从而砥砺自己的思想、浸润自己的言行,为自己的教育生涯铺垫。
3.用行知师德标准来检验评价教育工作者
行知师德的标准与新时代习近平的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关注民生、关注民族、关注国家的一生,是践行高标准师德的一生。他为民生教育、民族教育、国家教育,民生自由、民族自由、国家自由奔走了一生。他不愧为“万世师表”。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以行知师德为标准,根据行知师德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提供的三大经典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真人教育、爱的教育)来要求自己,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师德建设相关文件来规范自己,并随时随地自己检验自己,并随时随地接受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检验与评价。
(三)新时代价值
在这个多元发展的社会,在这个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重拾传统价值,确实需要重塑核心价值理念。而这一价值的核心之一就是“尊师重道”。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经久的传承至今,就是因为我们自先秦以来就恪守尊师重道的民族之风。时至新时代,在国际风云突变,各方势利时刻觊觎我中华,试图颠覆我中华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势而出,这为我们合一价值体系,统整民族向心力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我们重振师道尊严提供了时代环境。
当然,重振师道尊严,不是一句口号;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养成行知师德,才能成其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才能成其为有品格、有品行、有品味的“大先生”;最终让自己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让自己成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锤炼学生品格,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