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蚕学专业教育改革对策分析
 
更新日期:2019-09-16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1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扩大学科对外宣传、拓宽专业知识面基于蚕学专业学生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的现状,提出结合专业特色扩大学科对外宣传;在求学阶段,针对专业认同较

 
1. 扩大学科对外宣传、拓宽专业知识面
基于蚕学专业学生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的现状,提出结合专业特色扩大学科对外宣传;在求学阶段,针对专业认同较低等消极情绪,提出结合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在课程和实践方面扩大专业知识面。
蚕桑作为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优势产业,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纺织服饰的单一发展,进行了转型升级,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与生物、医药、科技、国防等领域紧密结合,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鉴于此,高校蚕学专业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和教材内容,扩大专业知识面,丰富专业内涵。增加专业课程,如蚕桑生物技术,蚕桑管理,丝绸贸易和蚕桑资源利用及蚕文化等。
2. 科学教育和人文关怀并重、人才多元化培养
增加专业认同和提高专业人才素质,除了加强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建设外,人文关怀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人文关怀也是提高学科凝聚力和团结性的重要因素。情绪因素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着专业认知和影响专业行为。对于有负面情绪的养蚕学生,要注重培养科研能力,强化职业行为,注重人文关怀。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在道德、智力、体力、美学和劳动方面充分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优秀的蚕学专业人才。
为蚕学专业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培训和指导。以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为例:对于蚕桑专业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和兴趣,选择导师进行指导培养。每位导师指导3-5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发展为科研型,公司型或其他类型的人才,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兴趣,并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教师的帮助。积极学习和职业规划也符合当前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3. 保证培养方案实施、注重理论和实践
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培养工作的开端,而保证方案的实施也同样重要。在调查问卷中了解到,由于硬件设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为实验和实践课程增添了难度,对培养方案实施效果会造成一定影响。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每学期进行1-2个月的蚕桑实习,理论与实践穿插教学。 并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融入技能培训,加深对技能培训过程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地点直接安排在养蚕室、桑园或育种室,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一并进行。教师和学生沟通及时,有问题可以立刻解决,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蚕学专业教育改革对策分析

下一篇: 蚕学专业教育改革对策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