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媒体在教育行业广泛应用,并与教学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师生认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大事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发展既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时代契机,也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生获得时事政治信息的渠道多,获取能力强,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认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对某些问题已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如何打破“成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自觉化的情感认同与意志趋向?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知识储备、信息储备优势不再明显,知识传输的权威地位和解读时事的主导话语权受到挑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如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性和话语权?
首先,新媒体的交互性使传统的教师一元信息输出的单一性、刻板化线性教学方式受到巨大冲击。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着重点依然聚焦在“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上面,形势与政策教育多以专题讲授等形式展开。以“教”(教师、教材、教室)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忽视了成长于网络年代的“90后”或“00后”大学生极强的个性和旺盛的表达欲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被压制,个人展示空间被压缩,体验式或交互式
教学少而又少。而新媒体的交互性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或者多向互动。这些互动环节当中,大学生对重大事件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以更佳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角色,实现由“主讲者”到“引导者”“启发者”的转换,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思想、理论的帮助者、促进者。探索网络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先学”与“后教”相结合的双主体混合式教学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增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成为“形势与政策”教师的当务之急。
其次,新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多元性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信息环境日趋复杂,海量化、多元化、泛化的信息增加了教师对教学资源把握的不确定性。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层级明晰,传播速度较慢,学生只是信息阅读者与接受者,并且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理解信息和解读信息,经过思考和判断,做出评论。但新媒体环境中,每个具有传媒终端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海量时事信息,其中大量的信息是以表面、肤浅、简短的形式出现的碎片化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部分大学生不能依靠自己的辨析做出判断,而是将意见的表达寄托于教师身上,并把教师的表达与“大V”的观点或网络主流舆论进行比较,对教师的理解、分析产生置疑,甚至产生思想上的疑惑和偏差,这无疑加大了教师对时事政治解读的难度,对教师的解疑释惑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把控能力、正确舆论引导能力、学生思想动态监测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新媒体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性、即时性削弱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知识单向传递的权威性,增加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难度。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不对等的,教师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源, 拥有话语权。学生的信息资源相对稀缺, 教师把信息定向传递给学生,新鲜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和教师可以对等地获取信息,学生因为熟知更为畅通和多元的渠道,甚至比教师拥有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获取信息不再是件难事。话语权的下移和分散,极大地削弱了教师原有的信息优势和权威地位,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动摇。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新媒体技术出现后教学环境的改变,顺势而为,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完美对接教学环节,并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整套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机制,凸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独特魅力。
第四,新媒体带来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新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解信息、选择信息、解读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术及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的水平。但当前,除少部分教师能与时俱进地接受与运用新媒体之外,大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对所谓新媒体的使用层次较低,范围较窄,仅仅限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视频图像资源的使用等方面,滞后于时代发展与大学生的需求。另外,部分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存在偏差,依然固守已有的知识结构,微调案例素材,基本没有制作个人网页和视频等经历、经验。调查显示,90%的教师会将从媒体上获取的信息用于教学中, 然而只有8.8%的教师会根据授课内容对媒介信息进行精心加工、整理, 大部分教师只是略加修改后直接搬上课堂,缺乏新鲜感,解读、评判媒介内容时深度不足, 无法吸引学生和说服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五,新媒体的虚拟性、“无屏障性”和高渗透性消解大学生价值观念共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被弱化。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现实环境反差巨大的虚拟世界在给大学生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 也使部分学生出现了“网络成瘾症”。在现实中无法宣泄的情绪和无法表达的诉求,转而到网络上寻求抚慰和寻找刺激。他们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中隐藏真实身份,摆脱了法律与道德的约束,极易放纵自身德行,宣泄情感,获得种种虚拟满足。网络世界中虚拟单向的交往,导致部分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疏离,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部分学生出现交往障碍问题,更有甚者甚至出现人格分裂,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这种失常的行为和畸形的思想在同学中产生负面影响。加上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袭,使大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的正向教育受到强烈冲击,已有的或刚刚塑造起来的主流价值观念瞬间或逐步崩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成效被削弱。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战,也是对“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