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培训费绩效审计内容
 
更新日期:2019-09-17   来源:审计研究   浏览次数:3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培训费预算编制环节绩效审计要点预算文本编制是事业单位申请财政经费的首要环节,文本内容不仅要合理合规,更要注重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但是

 
(一)培训费预算编制环节绩效审计要点
预算文本编制是事业单位申请财政经费的首要环节,文本内容不仅要合理合规,更要注重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但是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单位依然存在重支出、轻绩效的情况。因此在培训费预算编制环节绩效审计应注意以下内容:
1、培训地点选定
《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培训地点优先选择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承办。可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单位在选择培训地点时并没有优先选择内部培训机构,而是以各种名义自主选定培训地点,虽然没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将培训地设在风景名胜区,但是低效率、不经济的情况却时常发生,例如有些主办单位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预算编制时也没有经过有效性论证,导致在选址方面人为因素占的比重较大;倾向于选择常住地以外的城市,导致在往返路程上花费的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
针对于这些问题,绩效审计的重点为:关注主办单位培训地点选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以培训的名义变相旅游的情况;关注往返报道时长与培训时长的比率是否过高;关注与此次培训相关的差旅费用支出,是否存在借用培训名义,变相发放差旅补助等问题。
2、参训人员及培训时长测算
在培训经费测算时,通用的测算方法为:培训费=培训标准*培训时长*参训人数,从测算公式可以看出培训时长及人数在预算经费测算中占有的地位,特别是在培训规模较大的时候,两者测算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培训费用的使用效益。在编制人数测算时,主办单位虽然明确了培训对象,但是并没有深入了需要培训的人数,往往参考以往年度培训情况来预测下年度培训人数,这样就会出现实际人数与预算人数差异较大的情况,进而导致培训费用使用效益低下。在测算培训时长时,主办单位只是确定了培训的主要内容,但是并没有制定详细的教学规划,因此培训时长的测算随意性就很大,培训费使用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培训时长及参训人数预算测算绩效审计的重点为:审查培训对象测算依据是否合理,重点关注参训人员本职工作与培训目标是否契合;关注培训人数测算依据是否充分,培训名额分配是否具体到基层业务部门;关注培训时长是否有与之对应的课程安排,课程设置是否与培训目标一致等问题。
3、支出明细测算
培训费用支出明细测算是预算编制的核心环节,各项费用测算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资金使用的效率、效益及效果。《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培训费实行分类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综合定额标准按照参训人员级别分为三类:一类培训是指参训人员主要为省部级及相应人员,培训标准为760元/人/天;二类培训是指参训人员主要为司局级人员,培训标准为650元/人/天;三类培训是指参训人员主要为处级及以下人员,培训标准为550元/人/天。在编制培训费预算总开支时,很多主办单位仅按照参训人员级别,将预算金额设定为对应限额的最高标准,并没有根据当地的物价、培训的规模等内容来详细的测算,很容易导致预算总经费测算过高,在支付环节难以避免的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支出明细测算绩效审计的重点为:关注住宿费用测算依据是否科学合理,住宿标准是否参考当地物价,房间数量是否依据参训人员数量测算,单人间及标准间的数量测算是否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依据;关注伙食费测算依据是否详细,有无承办方就餐标准报价单,选择就餐标准是遵循经济性原则;场地费是否根据培训规模选定培训场地,有无存在租赁场地档次过高的情况;资料费是否根据培训课程制定购置计划,自制资料有无参考价格;交通费是否有用车必要性测算依据,车辆使用价格是否根据当地行情测算等问题。
4、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达到培训目标的基础,也是申请预算经费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培训效果,更要兼顾经济性、效率性。一般情况下培训课程由具体业务部门负责编制,但是业务部门着重关注的是业务层面的内容,缺乏全面、科学的整体规划,难以避免的出现浪费和低效的情况。例如在一些实务类培训,理论性课程占有较大比例,挤占了实务课程的授课时间,以至于培训结果不达预期;在选择授课老师的时候,由于缺少完善的师资信息库,多数情况下由主办方通过个人关系与老师取得联系,不仅过程复杂、而且效率很低。
课程设计绩效审计要点:关注培训课程时效性,对比以往年度的预算文本,是否存在陈旧、重复的授课内容;关注课程设计的经济性,主要课程授课时间安排是否科学,是否存在故意延长授课时间的情况;关注课程设计的相关性,课程安排是否与培训目标一致,授课教师专业契合度等问题。
(二)培训费支出环节绩效审计要点
在培训费支付环节,很多单位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要把培训办好,符合各项财务制度,支付不超预算标准,不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就够了,而管理水平有高低,资金使用的效率也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并不需要担心绩效的问题。这种认识是造成培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培训费支出环节绩效审计应注意以下要点:
1、住宿费
从定额标准来看,住宿费在整个培训支出中占比达六成以上,是培训费中占比最大的项目,因此住宿费使用效率审计也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主办单位在安排住宿时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仅是靠着几位接待人员随机安排,很容易导致住宿安排不均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住宿费绩效审计要点为:是否提前依据学员名单住宿安排;有无标准间及单间的住宿安排计划,单间住宿占比是否过高;培训所在地参训人员是否安排住宿房间;中途离开人员是否及时办理退房手续;培训结束后是否及时办理退房手续,是否有留宿人员;结算价格是否执行协议价格,是否虚开发票形成“小金库”等问题。
2、伙食费
目前大多数培训就餐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在培训报道时由主办方发放餐票,学员在规定的时段内凭票就餐。餐票多由承办方印制,在加盖主办方的印章后生效,餐费结算时由双方对餐票逐一核进行结算。这种按餐限人的结算形式表面看起来节约不少资金,但是背后依然存在管理漏洞,例如如果主办方餐票管理不够严格,就可能出现与培训不相关人员就餐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培训费浪费。
伙食费绩效审计的重点有:就餐标准是否有相应的菜谱明细,有无私自更改用餐标准虚增支出的情况;就餐人数是否与签到表一致,是否存在实际就餐人数大于签到人数的情况;餐票是否实行餐餐核对,有无双确认的核对记录;餐费结算总额是否超预算,是否存在变相宴请的行为等问题。
3、交通费
交通费主要是接送培训人员以及与培训有关的考察、调研等发生的租赁交通工具的支出,主要支出范围有车辆租赁费、火车票、机票费用等。在实际选择出行方式过程中,有的单位并没有将经济性、效率性放在首位考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不超限额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出行的舒适性。
交通费绩效审计的重点为:租用的车辆型号是否按照培训人数来选定,车辆空座率是否过高;车辆租金费用明细是否参考行业标准,路程总量是否与培训计划一致,是否存在变相旅游的情况;在城市内安排车辆接送参训人员时,是否重复报销市内交通补助;当出行路程较远时,是否对行程费用及时间进行测算,选择出行方式是否有合理依据等问题。
4、资料费
资料费主要是用于印制或者购买培训相关资料的费用。从培训费定额来看,资料费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是资料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浪费情况却并不少见:在一些经常性业务培训中,虽然培训所需资料都大致相同,但是主办方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回收措施,而是在下次培训时重新采购培训资料;有些主办方耗费很大精力和财力将培训课件装订成册,但是培训学员更倾向于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演示,很少翻阅纸质材料,所以利用率并不高。
资料费绩效审计应关注的重点为:关注经常性培训资料回收率;关注资料购置的必要性论证;关注培训单位电子化教学使用率及无纸化教学资金节约情况;关注印制费是否限于本次培训单独结算,是否存在挤占的情况等内容。
5、师资费
师资费是指聘请师资授课发生的费用,包括授课老师讲课费、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等。师资费虽然预算不在定额标准中核算,但是一般情况下支出仍然包含在整个培训经费中,而且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实际支付中,师资费支付效率低下情况仍屡见不鲜:在选聘授课老师方面,有些主办并没有按照培训目标合理的规划课程,一味地倾向于聘请知名专家,这样往往伴随着高额的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紧凑的授课时间,最终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在领取讲课费方面,有些单位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将授课机会全部安排给本系统内部人员,导致主办方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的风险。
师资费绩效审计要点为:是否存在系统内职工领取讲课费的情况;是否存在超标准领取讲课费情况;关注讲课费分配比例,在教师资历相同的情况下支付讲课费不一致是否有具体情况说明;关注外地教师的讲课费与住宿、伙食等费用总额的比例是否过低;审查教师授课课件是否与本次培训目标一致,关注培训学员对教师测评结果等内容。
(三)培训费绩效产出环节审计要点
培训绩效产出不仅是对培训的一个总结,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水平的机会,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很多单位轻视绩效产出,在整理绩效产出资料时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导致绩效产出编报值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这样不仅不能反应资金使用效果,甚至可能会出现下年度财政预算资金被核减的风险。因此在培训费绩效产出环节应注意以下要点:
1、培训产出效益
培训产出效益是反应培训经费支付后达到的效果,主要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指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由于效益产出多为定性指标且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各单位在结合自身情况指标设计时,没有将各项指标值细化,以至于在绩效考核时出现材料不足以支撑绩效目标的情况。
产出效益绩效审计要点为:指标值设计是否经过专家组论证,是否能全面涵盖培训产出效益;经济效益指标是否量化,各项费用支出是否遵循投入产出比最大原则,是否制定了提升培训资金使用效率的具体措施;社会效益指标方面关注是否有详细的工作开展计划,参训学员知识水平是否得到显著提升;生态效益指标方面主要关注电子化培训普及度,无纸化培训开展情况等。
2、培训满意度
培训满意度是在培训结束后通过给参训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培训过程中的食宿安排、课程安排等内容的一项综合调研。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主办方在设置调查项表时,故意“扬长避短”只反应有利于绩效产出的项目;有的单位以抽样调查为借口,在汇总结果时将不利的调研数据直接剔除;有的主办方没有按要求在培训结束后及时发放调查表,而是在后期考核需要的时候临时补充等问题。
满意度绩效审计要点为:满意度调查数据是否来源于参训学员,发放数与回收数是否有记录,汇总过程中是否存在选择性统计的情况;评价指标设置是否全面,指标是否涵盖培训所有环节内容;各项指标赋分比例是否科学,是否存在占比过大而影响偏差的项目等内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培训费绩效审计内容

下一篇: 培训费绩效审计内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