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以文化人”理念,安徽师范大学新雷锋志愿者协会积极探索“化”的途径,打造了“新雷锋故事汇”这一全新活动载体,引导大学生发掘身边人、日常事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子,以编演故事的形式自觉接受教育、主动体验情感、积极传播宣传、努力探索践行,打通了知行转化的环节,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自主选择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实效。
科学设计活动载体。要想把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表达出来,让学生接受,就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没有活动载体,“以文化人”活动就无法落到实处,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看作“软任务”,就是因为缺乏载体意识,使教育流于形式。“新雷锋故事汇”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讲好典型故事,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主题,以“找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传故事”为主轴,唤起真切的价值观共鸣。活动中,学生自发组团,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去寻找校园里的好故事,生活中的好典型,将这些优秀事迹以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吴青山、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周琦、安徽省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石秀琴、安徽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王雷等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学子,孝老爱亲中国好人陈国荣、诚实守信中国好人王二玲等芜湖典型人物在学生的笔下、口中成为了“新雷锋故事汇”的主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优秀人物故事中变得温暖可感。
充分调动主体意识。广大学生既是“以文化人”的受益主体,也是“以文化人”的参与主体。离开了学生的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不可能,也无意义。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看做“化的对象”,满足于、停留于对他们进行教育灌输,而应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以文化人的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真正形成情感共鸣,真正转化为实践行动。“新雷锋故事汇”从酝酿之初,就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调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一阶段分设“说故事”和“写故事”两个评选环节,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机会发挥特长、参与活动、展示风采,在活动的第二阶段,通过抽签让“说故事”和“写故事”组的优胜者强强组合。决赛场上,会“说”的同学深情演绎“写”得好的故事,感人处常常直逼听众内心,催人泪下,台上台下产生强烈情感共鸣。2014年以来,“新雷锋故事汇”共举办了三届,吸引了全校3000多名学生参与,活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上故事文稿和音频的阅读量逾2万人次,活动日益成为学生体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达成知行统一的重要推手。
贴紧靠实现实需求。要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接受教育、启迪和陶冶,实现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行动,必须适应大学生主体特征,把握大学生所思、所虑、所求。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刻苦学习还是自强创业,抑或面对挫折迎难而上都需要榜样的感染和激励。“新雷锋故事汇”通过宣讲校园内外优秀人物一件件真实可信、可触可感的优秀事例,让学生在聆听学校2009届毕业生王雷故事时体会到创业中责任胜于能力的道理,在聆听学校2014届毕业生周琦的故事时领悟到理想信念的力量,在聆听学校2013级研究生贺张的故事时感受到探索创新的乐趣……一个个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亲近可学的典型在学生自己的笔下塑造、口中宣传、指尖传播,使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极大激发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