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外语教师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更新日期:2019-09-18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19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做新时代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有意识主动提升自身理论修养、注重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用强有力的知识武装自己、借助学科

 
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做新时代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有意识主动提升自身理论修养、注重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用“强有力的知识”武装自己、借助学科特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并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
1 提升自身理论修养
高校外语教师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紧密相关。这里的理论水平包含外语教师的理论修养水平和人文修养两部分。在提高外语教师理论修养方面,应理论联系实际,把语言学、翻译学、文学及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理论应用到新时代的教学科研中去,不能固守成规,而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外语教师,更应注重语言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外语教师要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终身学习的任务,养成勤于阅读经典文献、勤于思考、反思、归纳的习惯。阅读面不能仅限于外语本专业,而应拓宽到哲学、历史、艺术等其他人文学科,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人文修养。
语言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高校外语教师不仅要意识到语言除了作为工具用于交际与研究之外,还要真正地掌握语言的概念、人际等功能,提高自己对语言的领悟,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2 注重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高校外语教师要履行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责任意识为先,做到意识先行,并丰富内心信念,形成对立德树人的正确理解。只有高校外语教师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明确的概念及意识,更好地立德树人,为教育创造、教育改革及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高校外语教师要用理智、正确的态度来武装自己,做到对学生在校成长“负责”,不能仅通过感觉去定义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应该用理智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用社会责任的模范作用来引导学生责任感及道德感的提升,用正确理念来构建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更加稳妥地推进自身作为外语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高校外语教师应充分借助语言优势担任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的任务,做到课程思政。中西方教育体制和方式虽有所不同,但外语教师可以借鉴、学习吸收西方教育体制中的精华,更好地用于自身提升和人才培养。
3用“强有力的知识”武装自己
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承担教研相长的社会责任,高校外语教师首先用“强有力的知识”武装自己。“强有力的知识”源于英国课程社会学家麦克·扬,主要用于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等,可以在课程改革中帮助外语教师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高校外语教师应借鉴“强有力的知识”对外语课程改革的启示,“在课程知识观上把握知识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的协调”,从而改变原有的过多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的局面,更好的把新时代对生态文明建设、人文素养情怀、可持续发展等融入到外语课堂中,保持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让“强有力的知识”真正运用到高校外语教育中。
同时,高校外语教师应该借鉴“强有力的知识”的已有研究,指导自己完成外语教育教学的任务。从“强有力的知识”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到“强有力的知识”在社会层面、不同机构及课堂层面的转变(Gericke et al., 2018)都为高校外语教师运用“强有力的知识”提供了借鉴。基于此,高校外语教师首先要牢固掌握语言学、翻译和文学等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武装自己,传授给学生“强有力的知识”,并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单元设置、课堂环境、课堂氛围、课后辅导与追踪教学效果等若干方面充分体现学科时代性、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外语学科专业知识,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4借助学科特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高校外语教师的学科特色已在服务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在外语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的探究、典籍外译与传播、少数民族典籍翻译、文化典籍翻译的推进路径,诗词英译及文化的对外传播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其重要作用,但仍应该认识到“一带一路”的挑战与困境。另外,培养的大量外语人才已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校外语教师应该继续推进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领域的研究工作、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内容。翻译教师要积极参与外译工作,真正了解国外读者所需,把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真正推介出去、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推介其他领域如医学、少数民族文化及科技等的对外传播。也就是说,高校翻译教师是未来对接国家战略的强有力保障;语言学教师也可以进行语言本体、语言对比、语言应用、语言服务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中国故事讲的更好;高校外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用英语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积极参与中华外译工作。
高校外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中国教育开放、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会越来越开放,也会跟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成为世界教育中心及留学生留学目的地。孔子学院及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都对高校外语教师有更多需求,同时也将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应借助语言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和国家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孔子学院活动,承担更多的翻译工作,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数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这既是十九大所倡导的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项策略,也是复兴传统文化的途径。
5 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为了实现专业发展的社会责任,高校外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提高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及先行意识,有意识地发展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实现专业认同。同时,意识到许多高校外语教师不理想的专业发展状况,积极投身于外语学科相关的科研工作中,但是不能局限于语言研究范围,也不单纯传授知识,而应让科研工作跟国家战略对接、符合国家发展需求。
高校外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做到知识的传承与更新,要不断继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系统地学习外语习得理论、翻译理论、外国文学及跨文化理论等,更好地了解学生所需,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要积极学习、运用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专业素养是社会责任,也是立德树人。从这个层面讲,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其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与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外语教师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下一篇: 高校外语教师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