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中生历史学科学习力的构成依据
 
更新日期:2019-09-19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18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中生历史学科学习力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历史学科的本质及其教育价值;二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心理特征;三是对近20年来中学历史学

 
“高中生历史学科学习力”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历史学科的本质及其教育价值;二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心理特征;三是对近20年来“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反思。
历史学习能给予人的成长什么?李大钊指出:“史学于人生的关系,可以分为知识方面和感情方面二部去说。从感情方面说:史与诗(文学)有相同之处,如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都被他激发鼓动了,不由得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研究历史的重要用处,就在训练学者的判断力,并令他得着凭以为判断的事实。”“史学能陶炼吾人于科学的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有二要点,一为尊疑,一为重据……这种科学的态度,造成我们脚踏实地的人生观。”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张元教授讲得更为通俗和实在,他说:“我认为,我们要学历史,最重要的理由,是要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深刻了解人世间的道理,都应该受到这些道理的指导与影响……”“学习历史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提升我们的能力。历史不但指过去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指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认识与理解过去,是要有一些程序和方法的……要探讨这个问题,就要找数据,从数据中再找出证据,加以推证,得到结论,回答问题。……学习历史就可以训练这些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带得走的,是可以迁移的。人的一生之中,找有关的资料,依据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把结论作出完整清楚的表述,是经常需要做的,是各行各业都用得到的。请问:这种能力,除了历史,有哪一门学科可以提供?这也是学习历史对于人生的另一种相当实际的用途。”在这里历史学科的求真、求实、求是以及于人生的意义的特质被生动描述,高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一定是突破知识、考试和分数而定位于人的终身发展,通过模拟历史学家研究历史而获得经验,以在今后的人生中运用它们。
高中生如何能获得这些?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具有系统结构的认识过程,是学生经验的积累过程,任何一个内容的学习它包含明确目标、激发动机、感知材料、理解知识、记忆保持、迁移运用、获得经验、评估反馈等环节,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进而创造自我理解的过程。历史学习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和全方位的收获,所以应该包括动力、能力、德性的学习,包括如何输入与如何输出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是可以发生迁移的学习。
“高中生历史学科学习力”的提出也是对近20年来“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反思。梳理近20年高中历史课程发展情况,虽然少有人明确提出“历史学科学习力”这样的概念,但是在笔者看来,在“学科学习能力”的概念之下,不管是教学要求、考试要求还是教材建设、教学研究都渗透着对“历史学科学习力”的培养。在2000年教育部修订并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教学目的”提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规定:“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规定了历史学习要留给学生的能力、品质和价值观。历史课程目标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勾勒出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主线,这样的要求也贯彻于评价环节。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高考都与学科能力测试日益重视,自1992年国家首次印发了《考试说明》,首次把历史学科能力考查要求表述为10个条目,1995年调整为4个方面10项条目,到目前进一步调整为4个方面12条,就是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除了历史知识之外的更上位的要求体现。这种要求还体现在教材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材从形式到内容的改进体现了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增加了“学思之窗”“史料研读”“拓展延伸”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近20年来教学界有关学科能力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叶小兵、聂幼犁、赵恒烈、黄牧航、王雄、杜继红、金相成、郑林等对于历史学科能力及其构成都有阐述。然而,自上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我们的学科教育开始关注一个完人的培养和发展,开始关注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完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下的“核心素养”时代,教育强调的是各个学科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同发生作用、强调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继续强调“以历史知识为基础、以解决历史问题为旨归和体现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为定义的“中学历史学科能力”未免有些局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中生历史学科学习力的构成依据

下一篇: 高中生历史学科学习力的构成依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